
今天(9月28日)下午,全市泥头车更新换代现场推进会暨新型车辆发证仪式活动在东莞市篮球中心西北侧空地举行。活动现场展示了新型泥头车,介绍泥头车规范化管理工作推进情况,“三证齐全”的新型泥头车正式启用上路,标志着我市泥头车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迈入新时代。未来,不具备相关设备标准和“三证”的泥头车将被重点打击,有望从根本上消除泥头车违法违规行为。

“两步走”绘制泥头车更新换代时间表、路线图
目前,我市共有泥头车运输企业167家,我市也于近期成立了东莞市余泥渣土处置协会,泥头车行业的规范管理正在加速推进中,预计到今年底将有超过3000辆左右的新型泥头车投入使用。

我市计划分两步走推进全市泥头车更新换代工作,一是年底前,在市区和松山湖园区基本实现新型泥头车全覆盖,未经核准的泥头车运输企业和车辆不得在市区和松山湖园区从事建筑垃圾、砂石运输工作。二是明年6月底,全市范围内实现“一车三证”泥头车全覆盖,没有“一车三证”的泥头车运输企业和车辆不得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垃圾、砂石运输作业。
据测算,我市每年产生余泥渣土共约4200万立方米,综合我市余泥渣土实际可运输天数和新型泥头车实际运量,我市新型泥头车运力需求约5000辆,我市新型泥头车运营空间仍很充足。下来,市城管委办将加强泥头车智能化管理,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搭建泥头车智能化管理平台,泥头车管理平台与市交通运输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务局、公安交警等部门数字化平台对接,实现信息共享互通。此外,还将严格执法,对不符合“一车三证”的泥头车绝不允许上路。

泥头车上路必须“三证齐全”
本轮泥头车的“改头换面”,不仅仅是对车辆的轴数、车厢、密闭、外观以及设备有规定,尤其对车辆的证件有严格要求,泥头车从购置到运输余泥渣土,需依次办理《机动车行驶证》、《道路运输证》和《建筑垃圾处置准运证》,上路必须“三证齐全”。
活动上,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交通运输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为符合条件的7家泥头车运输企业代表颁发证照。活动现场还邀请了泥头车运输企业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代表、车辆智能终端服务企业代表进行互动交流。

据了解,企业在办理《建筑垃圾处置准运证》时,首先要对泥头车进行车载终端安装,然后在市民服务中心向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递交办证资料。为最大程度地支持泥头车更新换代工作,提高企业办证积极性,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简化办事流程,经资料审核和现场查验车辆合格后,将于1天内向申请企业核发《建筑垃圾处置准运证》,大大提高新证办证效率。

“百日行动”成效显著 活跃泥头车数量减少三分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用于运输泥沙石的泥头车活动日渐频繁,但行业经营中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无密闭措施、“扬撒滴漏”污染道路、超载超限、非法改装、乱倾倒等行为时有发生,导致路面破损,扰乱道路通行秩序,严重威胁交通安全。今年4月,市城管委办联合城管、交警、交通、水务、住建等部门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为期3个月的“城市道路扬尘污染防控和泥头车专项整治百日行动”(以下简称“百日行动”),有效打击泥头车非法改装、无密闭措施、扬撒滴漏、严重超载以及非法倾倒等行为,在全市形成了泥头车整治“高压”态势。此外,市城管委办还印发了《东莞市泥头车全密闭运输和智能化管理工作方案》,推动全市泥头车的更新换代,规范泥头车行业管理秩序。我市范围活跃的泥头车数量目前减少约三分之一,从“百日行动”开展前的近13000辆减少至1万辆以下。下来随着我市泥头车行业管理的规范化,泥头车数量将进一步回落到合理位置。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欢迎各位市民朋友加入到打击泥头车及其关联行业违法违规活动中来,市民如发现泥头车无证照营运、未密闭运输、污染城市道路等行为,可拨打城市管理服务热线“12319”进行投诉,共同监督,齐抓共管。#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