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东莞,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是烧鹅濑粉、CBA,还是各镇街大大小小的工厂呢?众所周知,有着“世界工厂”光环的东莞是很多人打工的首选城市。“静”看他乡与故乡,今天要带大家看看流水线上的梦想孵化故事。

在清溪的工业区内,曾跃文正在“故地重游”。1990年曾跃文听闻广东招工多,他便只身来到东莞。这座正在维修的厂房就是他当初的落脚点。
曾跃文:“那个时候都是靠人工来打,一条一条钢管拿到砂轮上,砂轮上磨过去,整个车间都火星四溅。”

工厂做外贸生意居多,生产的零配件在国内可以卖得高价。经过允许,曾跃文扮当起了“中介”,通过“挣差价”来增加收入。
曾跃文:“第一阶段是解决温饱,第二个目标是改善自己的生活,第三个目标才是有懵懵懂懂的概念,说要自己创业。”
经过了几年时间的历练,曾跃文意识到要成规模地经营,生产线还是要握在自己手里,于是他开始付诸行动。
曾跃文:“差不多到了2003年,才自己买了第一台这种设备,开始正儿八经自己创业,来干自己的活。”
曾跃文的公司以生产定制性配件为主,包括数码通讯配件、供航天航空行业使用配件等,在2019年实现了超1亿的营业额。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曾跃文“基本上在我们机械行业也好、金属行业,都是实现人工智能包括ai,就是自动化。基本上又苦又累又脏的活,特别是危险的活,基本上都不用人去干了。”

不同于曾跃文当年解决温饱的需求,员工虞俊更加注重工作能力的提升,专注在公司五轴加工中心学习。
虞俊:“我感觉做的那些产品,还是比较有技术含量的,然后接触到很多各种各样的产品。”
娴熟的技能带给虞俊的不仅仅是上涨的工资,还有满满的成就感。
虞俊:”技能提升会带来比如说成就感,包括收入也相应地会跟着一起提升,能力提升了,应该收入也会相应地增长。”
曾跃文:“东莞就属于一个,只要你有梦想,然后你又愿意去付出,那我觉得这个就是东莞给我最大的一个舞台也好、平台也好,最好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