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2016年年底东莞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以来,我市大力度推进河流、河涌的整治工作,通过开展大兵团作战,建立决战督导机制等工作,各个国考断面水质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指标稳步下降,不少河涌也都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东引运河发源于桥头,中游段汇入寒溪河,位于樟村的国考断面流域共包括桥头、企石、横沥、东坑、石排、寮步、茶山、东城、松山湖、大朗、常平、大岭山、黄江13个镇街(园区),流域内共有支流278条。在整治前,这些支流河涌大多都处于黑臭状态,支涌的整治成功与否对樟村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近年来,经过市、流域、镇街三级大力度整治,流域内一批支涌已经消除黑臭,部分河涌水质达到V类水。在常平镇先建排渠,记者看到曝气系统正在运作,向水体增加含氧量。
“以前河水很臭,河水都是十分黑的,现在好很多,气味没有了,水质也可以,河两边的环境也改善了不少。”在先建排渠附近居住的何先生来常平已经十多年了,他表示从去年年底,先建排渠就基本闻不到臭味了。

△桥头镇小海河支流面前湖排渠整治后成市民休闲好的好去处
除了先建排渠外,桥头小海河、横沥横东排渠、寮步三联筷子堤、东城黄沙河等河涌经过整治后水清岸美,成为周边居民的“打卡”休闲地。支涌水质的改善,也令东引运河的水质得到改善。今年1-7月,东引运河樟村断面水质为Ⅴ类,对比去年同期氨氮下降74.9%、总磷下降77.3%。

△长安茅洲河畔
樟村断面的水质改善,是我市水污染治理成效的其中一个缩影。2020年1-7月其他6个国省考断面水质检测数据均值实现全面达标,其中,茅洲河共和村断面水质为Ⅳ类,对比去年同期水质氨氮下降73.9%、总磷下降62.6%;石马河旗岭断面水质为Ⅳ类,对比去年同期氨氮下降78.1%;东江南支流沙田泗盛断面水质为Ⅲ类,对比去年同期氨氮下降63.0%、总磷下降23.9%;总磷下降67.3%;石龙南河、石龙北河断面达到Ⅱ类水质目标,淡水河角尾村断面达到Ⅲ类水质目标。

△桥头镇前湖排渠整治后成市民休闲好的好去处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陈树仰表示,对于流域的水质数据情况,专门聘请了专家机构对断面水质状况进行分析,然后制定监测日报、周报、月报,及时反馈至各流域指挥部和相关镇街。“我们要切实消除治污的堵点难点,进一步提升水质状况。”

△整治后的东城黄沙河
在污染河涌整治方面,城市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已于2019年底完成整治工程,并达到“初见成效”;累计完成内河涌整治达312条,其中今年新增完成101条;累计完成明渠市政入河排污口整治16458个,占总数的91.7%。

△整治后的寮步三联筷子堤
下来,我市将继续完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加快推进排水地块污水接驳,加快入河排污口、截流井及收水口等整治,尽快完成一批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提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聚焦重点流域、区域常态化开展环保执法行动,重点规范对污水管网或污水处理厂可能造成危害的5375家重点排水户排水管理工作,督促日常巡河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力争全市河涌基本消除黑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