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可以记录下人们瞬间的表情,也能记录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在东莞厚街陈屋,75岁的摄像师陈妹坚持记录了家乡整整28年,他通过摄影记录和再现了陈屋的变化。

陈屋“变迁史”全是时光的记忆
走进陈妹的资料室,过去28年他拍过的照片悉数陈列在此,既有重返戍守边疆故土的大美风光作品,也有生活中与家人共同拍摄的温馨留影。当中最显眼的照片集,要数他所拍摄的陈屋“变迁史”。

(图:陈屋广场的今昔对比)
从获赠朋友从国外专门购置的傻瓜相机起,他便开始细心记录陈屋发展的每个重要节点,包括陈屋大道、陈屋广场等众多标志性工程的动工修建,做过村干部的陈妹每次都会第一时间拿起相机去记录。

图:厚街博览大道(陈屋段)建设前

谈起拍摄过的陈屋旧照,陈妹如数家珍。他清晰地记得陈屋旧时乡村的模样,记得博览大道(陈屋段)动工后的如火如荼的景象。陈妹表示,不少来访者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陈屋后底岭山俯拍的景象。这三张照片分别摄于上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见证了陈屋从荒芜到繁华的发展全过程。

(图为陈屋村委会)
古稀老人热情不减 要做一名合格的记录者
陈妹务过农、当过兵、经过商,做过村里的自来水厂长,还当过村干部,陈妹的人生很丰富。对于村内的未来和长远规划,他一直都在寻找更好的途径。随着陈屋的厂房增多,村内用水量不断增加,他首先提议扩建自来水水厂。
陈妹告诉记者,水厂在开建初期,他曾亲自种下一颗万年青幼苗。现在这棵万年青幼苗已成长为参天大树,他投入大量精力的水厂周边,也在他的主张下修建成为绿意盎然的“后底岭公园”。

(图为陈屋鸟瞰全貌)
“来陈屋投资的商人多了,也要提升村内环境,荒山开辟成公园,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才会提升。”陈妹告诉记者,当年修建公园时候遭到村里部分人的质疑,担心举债修建难以承担。有经营头脑的陈妹并没有因此退缩,他凭借多年积累的经商经验和人脉,多方筹措资金顺利推进公园完工。

这一切变化,都被摄入镜头。28年间,他拍摄了2万多张照片,拍摄设备也在更新换代,可不变的依然是记录的热情。“我的心依然跟30岁那是一样,不去记录这些变化,我终身遗憾。”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