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东莞人的凉茶,你喝过没?

岭南常年天气湿热,两广地区人民素有喝凉茶的养生传统,更有戏言称:“没有什么是一杯斑砂凉茶解决不了的热气,如果有,就两杯。”而在东莞,人们凭借经验在山岭丛林、荒野田边抓取草药,日积月累造就出东莞独特的草本配方。本期“阅·时光”将带大家了解一下,东莞地道的“土法凉茶”。

据《广东新语》所载:“岭南之地,愆阳所积,暑湿所居,虫虫之气,每苦蕴隆而不行,其近山者多燥,近海者多湿。”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加上广东人饮食喜爱辛香肥甘原味,佐料多以姜、蒜、葱、椒盐、八角等辛温燥热的食材,这使得广东人多有燥热、湿滞的病症,而民间中医治疗常以就地取材的方式,通过采摘不同功效的中草药混合使用达到祛除病症的效果。

在东莞市埔田、丘陵一带地区就流行一种名叫“春明茶”的土制凉茶,广受当地百姓欢迎。

春明茶由荔枝叶、金银花、雷公根、红背菜、田基黄、水浪叶、葡萄叶、山崖虎、一点红、珍珠草、香芋叶、葵扇叶、凤尾草、香根、鸡仔草、蒲公英、木棉花、艾草、黄果籽等几十种中草药搭配熬制而成,而药材于每年的清明节前后采集、制作并保存备用,男女老幼四季皆宜。

春明茶原料

由于原料是在清明前后采摘,故也称“清明茶”。春明茶甘淡而清利、性凉而不寒、味甘而不苦,具有祛湿、去热、解暑等作用,据传,春明茶于明朝中期在大朗镇水平村开始出现,后逐渐在大朗全镇盛行,为每家每户必备凉茶。如今,春明茶制作技艺更入选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熬制春明茶

“土方凉茶”给东莞老百姓带来祛湿清热的药疗功效之余,和东莞文化也留下一个深刻的文化记忆。除了春明茶以外,东莞还有一种似药非药,似茶胜于茶的草本茶饮——大缸茶。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东莞的大街小巷中,总会看到一些施售大缸茶的摊点,他们用一种体积较大的缸装茶水,故而人们看见的不是粗枝大叶的大缸茶,而是随时可以取饮的“大缸茶”。这些缸的表面烧制着“请茶”两个字,有的还有龙头开关,使用起来更方便,在暑热之时,在乏渴之际,“大缸茶”就像自家备好的饮品,方便舒适,通泰保健。

大缸茶容器(图片来源于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

随着东莞茶叶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大缸茶”的身影在大街小巷中已然隐去,只是在许多的中药草店中仍有销售没熬煮的大缸茶,这种植物其实属于山茶科的一种,学名称“米碎花”,是一种阳生小灌木,这些在东莞的大多山林、路边都能发现。

大缸茶原料(图片来源于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

大缸茶制作简单,采摘下来只需晒干处理,具有消暑止渴、除湿敛疮以及预防流行性感冒等功效,清末民初,有罗浮山的道士,专门为东莞大缸茶量身定做了一纸配方,针对本土化的生活环境与饮食习惯,添加了十多种与大缸茶属性相生相佐的中草药,使之成为一种带莞乡特色、特效的“功能茶”“调和茶”,后来的大缸茶,也大多为兼容型的“调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