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物价腾飞的年代里,一元钱能干什么?
也许可以买一颗糖果、一包小纸巾,或勉强乘一次公交车。而一元能看病是否听过?这件事情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但在横沥村卫生站,一枚小小的一元硬币既是挂号费、诊疗费,又是药费、输液费、包扎费……看病虽便宜,但医疗服务却丝毫不打折,而这种“平价看病”的老规矩,从1968年起延续至今,52年来未曾改变。
“一元钱看病”
持续了52年
横沥村卫生站坐落在横沥村委会的对角处,粉白的瓦片墙上悬着醒目的绿漆站牌,门口种着几排葱葱郁郁的灌木,看上去特别有精神。当秋日的第一缕阳光溜进屋子,卫生站负责人刘敏恒医生已做好准备等候村民来看病。
“现在过来卫生站看病的很多都是中老年人,患者常常七八点就到卫生站了。”刘敏恒介绍说,有时村民发生突发情况,无论几点打电话给他求助,他也随叫随到。

据了解,横沥村卫生站成立于1968年,由横沥股份经济联合社(横沥村委会)挂钩成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2014年经过全面升级改造后,横沥村卫生站设有四个独立诊治室,又聘请到经验丰富的老医师前来坐诊。医疗范围包括普外科、普内科和普儿科等。
记者步入横沥村卫生站看到,站内宽敞明亮,西药房、注射室、配药室、输液室、观察室一应俱全,还设置了无障碍设施方便特殊人群。拿什么药、拿多少药,都是1块钱,只需要交1块钱的挂号费,如果输液再加1.5元,剩下的费用由村委会承担。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在20世纪六十年代,横沥村交通比较落后,大多数村民看病只能步行到横沥医院,对于病人来说颇为艰难。而横沥村卫生站成立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村民,普通感冒发热可以就近治疗。从成立开始,本村村民到卫生站看病只收取0.1—0.2元,八十年代只收取0.5元。由于经济改善,物价上涨,九十年代后口服药一律调至收取1元,肌注打针只收取1.5元。
50多年来,横沥村卫生站一直坚守以人为本,健康为主的理念,为辖区的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便民、惠民的诊疗服务。每每谈到卫生站,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不仅认为卫生站看病便宜,又称赞站内的医生品德、医德兼备,愿意全心全意留在基层为老百姓服务。
24小时不间断提供诊疗服务
虽然诊疗费便宜,但是医疗服务丝毫不打折。“最近身体怎么样?膝盖还疼不疼?”“高血压的药不能停的,不然很危险!”中午下班后,刘敏恒从卫生站走出来,路上但凡碰到病人,他都会上前询问身体状况,“现在每天大概看20几个病人,他们的病历存在我的脑子里,得了什么病我都一清二楚。” 刘敏恒如是说。
这些年,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亚健康问题却越来越突出,高血压疾病呈现低龄化趋势。为了方便需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村民,横沥村卫生站推出“一元领取一个月降压药”的惠民方案。
据统计,每月前来领药的村民大约600多人次。而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卫生站还提供出诊上门服务,每次出诊配有一名专业医生和护士,出诊费也只收取2元。卫生站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为夜间有需要看急诊的病人提供稳定高效的诊疗服务。
#p#分页标题#e#经过50余年的摸索,如今,卫生站“一元钱看病”在支付标准、人事管理、基药制度等形成成熟运作机制。资金方面,村卫生站“一元钱看病”所产生的药品和耗材费用,由村委会财政补助解决。药品方面,村卫生站全面使用100%基本药物,药品目录也跟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接轨。
横沥村村委会工作人员邓荏怀告诉记者说,横沥村卫生站目的不是盈利,而是为增加卫生站与村民的黏合度,实现首诊在基层。“一元钱看病”不但解决村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实现小病不出村、看病不花大钱的愿望。
全媒体记者 袁健斌 通讯员 邓明敏/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