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小浪(左)、陈皇星(右)团队 东莞市技师学院供图
10月20日,广东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落下帷幕,东莞选手取得优异成绩,共斩获37个奖项。
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于2021年首次在中国上海举行,人社部定于今年12月在广州市举办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63个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简称国赛,23个项目),以及在各地举办全国行业技能竞赛(83个项目)。为做好广东省选手选拔训练工作,省人社厅于今年7月至10月举办世赛省选拔赛、国赛省选拔赛和省行业赛。我市积极承办和组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据了解,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每两年举办1次,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各领域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
经市人社局积极争取,我市共承办省级以上竞赛9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4项。分别是:世赛烘焙、工业4.0两个项目的省选拔赛和全国赛,国赛烘焙项目的省选拔赛和全国赛,行业赛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项目的省选拔赛和全国赛,行业赛智能楼宇管理员项目的全国赛。
在参赛方面,我市共组队参加了33项世赛省选拔赛。我市选手展现了优异的竞技水平和默契的团队配合,在比赛中大放异彩,共斩获了37个奖项。其中,世赛省选拔赛20项获奖,国赛省选拔赛11项获奖,省行业企业赛6项获奖,获得“广东省技术能手”称号7人。尤其是市技师学院有4人在3个项目省内第二轮选拔赛中取得第一名,并获得参加全国赛资格。另外,市技师学院的徐达凭借去年世赛国家队后备选手身份直接进入了世赛机电一体化项目国家集训队。
记者 王子玺 见习记者 张雨倩
相关新闻
东莞市技师学院陈皇星、于小浪团队:
组队仅两个月就夺得省赛第一名
昨日,广东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落下帷幕,在世赛选拔项目中,东莞市技师学院选手陈皇星、于小浪配合默契,荣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工业4.0项目第一名。谁能想到,两个多月前,他俩还是互不相识的“过路人”。
缺乏沟通预赛险失利
“在参加选拔赛之前,我们都没有见过。”2020年8月10日,一位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的教师陈皇星,另一位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于小浪,一场校级职业技能大赛让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人成为搭档,并开始了一段奇妙的“工业4.0之旅”。
然而,这段“奇妙之旅”的开始并不是那么美好。由于两人都是第一次参加比赛,并且先前缺乏相处过程,互相不熟识,在诸多训练的开展上都存在障碍,基本是从零开始。
“刚开始感觉有点不自在,一个人单打独斗惯了,组队还是第一次。”在学校的安排下和“小学弟”于小浪成为“战友”后,陈皇星有些手忙脚乱,于小浪也无所适从,他俩还是“单打独斗”,按照自己的老习惯各自在擅长的领域训练,做精做细。
很快,这样的合作模式就让他们在省级比赛中失了上风。
在工业4.0项目广东省选拔赛预赛中,陈皇星、于小浪代表东莞出战。面临最考验团队协作能力的“4.0模拟运行”任务时,自信满满的两人将调试放在了最后,花了很长时间研究各自机位,结果最后上下交互问题不断,导致调试未能完成。
“我们专业交叉性不是很强,沟通上也出现了问题。”借助其他模块的得分优势,两人获得第三名,获得决赛晋级资格。他们开始深刻领会到沟通理解在团队合作中的重要性。
调整战术省赛夺魁
在接下来的日常训练当中,陈皇星、于小浪逐渐放下了彼此心中的不解,利用训练时间互相了解对方的专业内容和配合需求,制定出了一套“先沟通再做事,遇到不懂先商量”的作战模式。同时,学院也为他们准备了配套的专业训练,专门针对本项目世界技能大赛改造、开发、维护三大重点考核板块,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协作能力。
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训练,陈皇星、于小浪开始有了些许默契。9月23日,再次出战选拔赛决赛,这一次他们在比赛前进行了预先沟通,在比赛中充分尊重对方想法,一开始就做了匹配调试。
“评委检验的时候,运作了五遍都没有出现问题。”当陈皇星提起选拔赛决赛首战告捷时,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借助默契配合,他们在接下来两天中继续平稳发挥,最终夺得了省赛第一名的好成绩,为团队合作再加一分。
“希望能在全国比赛中拿到‘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目前,陈皇星、于小浪团队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训练,争取在国家舞台上散发出“东莞光芒”。
见习记者 张雨倩 记者 王子玺#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