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芎白芷天麻鱼片汤
昨日是霜降节气,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里,人体需要补充一定养分来提高免疫力,为身体“加油”,喝汤就是最简单、直接的补充方法。
受当下气候的影响,人体容易出现秋燥。易疲劳、眼睛和喉咙易干燥,容易燥热而导致失眠,还有一些类似感冒前的症状等都是常见的秋燥表现。应对这些状况,各种应季的汤水煲起来,它们能起到润燥的功效,能有效缓解秋燥。
选材:
清润为主 慎选滋补食材
“秋冬季煲汤,应以润燥为主。”国家一级营养师Candy介绍道,她表示,在食材选择方面,应以润燥性质的食材为主,例如,莲藕、陈皮、橄榄、椰枣等都是比较适合当下气候特点,推荐家庭煲汤的食材。
营养师Candy特别提醒,当下也适合加入新鲜马蹄入汤,虽然很多人认为马蹄性凉,更适合夏季,但是她表示,马蹄有着清热化痰、生津开胃、明目清音的功效,而且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它还含有丰富蛋白质、多糖、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非常适用于清润汤肴,特别针对肉食较多、熬夜上火及有秋燥状况的现代都市人群,在煲汤时加入一点新鲜马蹄还能增加汤的甘甜回味,口感也更好。建议煲汤后的马蹄直接食用。
对于有秋燥表现的人群来说,Candy提醒道,应暂停食用滋补类型的食材,例如当归、鹿茸、人参等,将有可能加重秋燥表现。
煲汤:
煲滚后文火慢炖0.5—1小时为宜,不推崇“老火靓汤”
在煲汤的方法和时间点的掌握方面,Candy有她个人的建议和看法。传统广式煲汤讲究的是“老火靓汤”,但她并不推崇煲汤的时间太长,除非有一些特定的食材需要煲煮几个小时或者更久。
一般情况下,她认为在汤煲滚后,文火慢炖0.5—1小时为宜,这样既能保证食材的充分融合,发挥汤效,同时还能避免煲煮时间太长,导致食材营养成分流失及产生过高嘌呤。
家庭润燥汤肴DIY推介
洪湖莲藕汤

■洪湖莲藕汤
主料:焯过水的排骨适量、新鲜洪湖莲藕(也可以其他莲藕代替)适量。
辅料:食盐少许、胡椒粉适量、花雕酒适量、葱末适量、生姜几片。
制作步骤:
1.起油锅,锅内油至七成热时,放入姜末爆香,随即放入排骨,大火翻炒。
2.排骨外表有些金黄后,放入适量花雕酒,同时放入几片姜片,翻炒数下。
3.干焖5分钟后,将烧好的开水浇入锅内,没过排骨,盖上锅盖,大火将其烧开。
4.大火烧开锅后,将火力转为小火,慢慢焖排骨大约45分钟(中途不要开锅),45分钟后,发现排骨汤已变得相当浓,呈乳白色。
5.将切好的藕段放入煮得差不多的排骨浓汤中,将火力调成大火,煮开锅,接着再调成文火,慢慢煮上30分钟后,开锅,按自己的口味喜好放入少许食盐(注意,做藕菜时,最好不要太早放盐,这样可以防止藕和汤色变黑,继续焖煮5分钟,即可关火。
功效:润燥、健脾开胃。
马蹄椰枣炖鸡汤

■马蹄椰枣炖鸡汤
备料:新鲜马蹄去皮200克、椰枣5颗、红枣5颗、莲子50克、半只鸡斩件切块,盐、鸡粉少许。#p#分页标题#e#
制作步骤:
1.将以上食材全部放入汤煲内,放入适量水,先大火煲煮开,然后改文火慢炖45分钟即可。
2.起锅前按照个人口味喜好放适量盐和鸡粉,也可不放鸡粉。
功效:清润、祛火、化痰。
陈皮瘦肉汤

■陈皮瘦肉汤
备料:瘦肉100克、陈皮2—3克,盐适量。
制作步骤:
瘦肉剁烂成肉泥,加入陈皮一起放入炖盅内,再加开水一碗浸泡30分钟。隔水炖1小时即可,煮好后放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生津、利喉,润燥。
川芎白芷天麻鱼片汤
材料:熬好的鱼骨汤、川芎、白芷,天麻、姜片、芹菜粒、香菜粒,大头鱼片成鱼片适量(最好用水库鱼)。
制作步骤:
1.先将鱼尾和鱼骨一起熬汤,大概熬40分钟成鲜味鱼汤。
2.用以上的鱼汤为汤底,先放姜片、川芎和白芷,注意不能放太多,否则汤的味道会苦,再放胡椒碎和一点盐,然后放一片天麻。
3.等汤烧开后,再放新鲜切好的鱼片进去,小火烧六七分钟即可。
4.汤煮好了就可以放入香菜粒和芹菜粒了,最后关火即成。
功效:去头风,驱寒、润燥。
橄榄螺片汤

■橄榄螺片汤
主料:青橄榄15粒、猪扇骨1个、干响螺150克。
配料:姜2片,盐少许。
制作步骤:
1.青橄榄洗净,用刀背轻拍,猪扇骨洗净,用沸水焯去血水和异味,捞起沥干水。
2.干响螺片洗净,用温水浸泡一晚,捞起切成片。
3.瓦煲内倒入适量清水,放入青橄榄、猪扇骨、响螺片和姜片,加上盖大火煮沸,改小火煲1小时,加盐调味即成。
功效:清咽利喉、滋阴润肺、健脾开胃,润燥。
记者 冯静/文
记者 曹雪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