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东莞“非遗在校园”经验分享会举行

■“非遗在校园”经验分享会在莞举行,省内外专家齐聚一堂论东莞(记者 李梦颖 摄)

10月26日,东莞“非遗在校园”经验分享会录播节目将在i东莞播出,莞城步步高小学等12个代表学校、清溪麒麟舞等5个非遗项目传承人届时分享各自的干货,还有专家进一步点评,并提出宝贵的建议,可谓干货满满,如果感兴趣,可以通过扫文后二维码观看。

据悉,东莞“非遗在校园”经验分享会于23日在东莞市文化馆318会议室举行,东莞市文化馆馆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东莞市文化馆副馆长刘影、何超群,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博导宋俊华,东莞市青少年体育艺术联合会会长谢洪涛,以及来自东莞市各学校代表,各非遗项目传承人等一起出席了分享会。

分享会上干货满满

在非遗项目分享上,12个学校代表分享了各自学校非遗项目进校园、在校园的开展工作,并以案例的方式分享了经验和方法。有的学校从单个非遗项目上分享经验和做法,有的学校从活动探索上分享经验和做法,有的学校从顶层设计上分享经验和做法……角度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随后是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分享经验,其中,黄佩仪分享了她在东坑中学传授《木鱼歌》的做法。她分别从普及和提高两个层次进行不同样的互动教学,尤其针对提高班的学生,与音乐课、语文课结合,不仅要学会弹唱和鉴赏能力,还要学习音乐理论,进行词曲创作,以及参加社会公益演出和官方比赛等实践平台进一步锻炼自己。通过这一些系统教学和传习,东坑中学《木鱼歌》在校园的传承进入了“深水区”。

专家点评富有建设性

分享会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点赞。宋俊华表示,“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活动,可以让‘非遗在校园’做得更深入,更科学。”随后,他还结合东莞非遗进校园、在校园的情况和具体案例,总结了学校教育的“六有”(有目标,有人,有场所,有方案,有特色,有体现),并表示“非遗在校园”传承是非遗保护工作不可取代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非遗传承离不开学校,学校教育也需要非遗。

谢洪涛也从学校教学中如何进行非遗传承的角度分享非遗的开发和传承的观点。他认为,在非遗开发上,要注重实践和调研,根据学校特色选择合适的项目和题材以及实践活动,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并编写成校本教材和方案,呈上级部门审阅和立项;在传承上,首先要完善师资,提高教师队伍力量,提升教师水平和资质;其次要通过综合实践或研学旅行等多种方式活化非遗教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