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粤港澳院士峰会之AI+医疗健康领袖峰会今天下午(11月2日)在位于东莞松山湖的东莞理工学院召开。峰会邀请国内外AI、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及AI+医疗健康领域的知名企业代表,分享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医疗器械、医学影像、手术机器人等领域最新的技术进展和产业应用成果,共同探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发展,推进AI+医疗健康成果的研发、转化与应用,洞见中国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发展的问题与机遇。

智慧医疗时代疾驰而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作了题为《我国医学装备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的主题报告,他表示,大数据智能用于读片是一大趋势,AI读片系统(医学影像识别)系统快速崛起,正在形成一个大产业;大数据智能+医疗装备正在中国出现,人机融合增强智能的医学装备也已经出现。
AI+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将深度融合
多位院士表示,相较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线上问诊、生物药物挖掘、医学影像与病理辅助诊断等都因人工智能的出现而变得更加高效。业界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工作,支持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平台建设,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
AI+医疗 东莞做出有益探索
据了解,作为一座国际制造业城市,东莞已形成了产品齐全、品类众多的防疫物资产业链,全市进入出口白名单的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达131家。东莞还规划建设了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等园区,建立了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等生物产业公共平台。两个月前,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在莞成功研制,为我国癌症治疗带来重大技术革新。
在人工智能和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方面,东莞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我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诊疗卡、居民健康卡功能加载到社保卡上,实现了“多卡合一,一卡通用”;位于松山湖的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会同东莞市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建设了“东莞健康云及健康大数据平台”项目,已接入全市40家医院数据,采集了800多万份东莞居民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