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要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必须坚持提升城市品质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紧密结合、城乡一体统筹推进 记者 郑家雄 摄
上周,东莞召开全市农民房管理工作会议。会上,一份事关东莞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磅文件《东莞市农民安居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对外发布。
《办法》提出按照集约用地、依法依规、品质提升、合理保障、严格管理五大原则,规范全市农民安居房建设行为,引导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在“三区”叠加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背景下,这既是落实上级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也彰显了市委、市政府规范农房建设管理、提升东莞城市品质的信心和决心。
为何出台《办法》?
事关东莞未来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东莞由一个农业县发展为国际制造业名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当前GDP距万亿元俱乐部仅一步之遥。近年来,东莞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力提升城市品质,不断拓展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空间,一个宜居宜业、高品质的现代都市正屹立于珠三角都市群中。
但是,作为早期由工业化倒逼城市化而生长起来的城市,东莞在软硬件方面也有不少短板。比如农房建设问题,利用低效、发展无序、品质不高,制约着东莞的城市面貌和长远发展。
东莞要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必须坚持提升城市品质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紧密结合、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在当前“三区”叠加的重大机遇下,外界对东莞十分看好,但土地资源稀缺一直是制约重大项目落户我市的一个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办法》以及配套文件,对于承接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的空间载体扩容,加快“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的意义更为重大。
另一方面,有什么样的环境,决定了能留住什么样的人才;有什么样的人才,决定了能发展什么样的产业。随着东莞产业不断升级,对新一代产业工人和高端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比起改革开放初期的外来务工人员,新一代产业工人和高端人才更加注重居住环境和城市品质,东莞的农房虽然总量大、分布广、成本低,但整体品质不高,真正能满足新一代产业工人和高端人才居住要求的不多,也是造成当前城乡杂糅、风貌品质不佳的重要原因。如果东莞不能规范好控制好农房问题,整个城市品质就难以上去,整体的居住环境就无法提升,也就难以留住高素质的人才,难以集聚和配置高端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注意到,此次会议的规格,属于今年全市专项工作会议中最高的。市主要领导分别讲话部署,市几套班子领导均有参加。会议还通过视频形式直接开到镇、村(社区)一级,充分说明了农房规范管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也展示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可以说,东莞加强农房建设管理,制止农房建设的无序扩张无限蔓延,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办法》有何亮点?
有广度、深度、梯度和温度
那么,《办法》有何亮点和特色呢?
据了解,针对东莞农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办法》始终坚持尊重历史、面向未来、延续政策、疏堵结合的立足点,以保障村民住有所居的基本权益作为核心导向,对全市农房建设和审批作出合理妥善的安排,分别从观念上、机制上、技术上进一步规范全市农民安居房建设行为,引导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办法》的起草思路,一是规范审批、务实高效,明确了“谁来批”“怎样批”;二是提升品质、集约建设,明确了“谁能建”“在哪建”“怎么建”;三是压实责任、有效管控,明确了“谁来管”“怎么管”;四是激活资源、推动改造,明确了“风貌管控”“房地流转”;五是维护法治、兼顾稳定,明确了“政策衔接”“区域公平”。
长期关注东莞农房管理的暨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邱新认为,《办法》呈现出4个方面的亮点、特色。第一是有广度,作为一个规范性文件,从操作层面上看包含从规划、审批、建设,到登记的全流程,部门职责分工和监管也都予以明确,形成一个闭环式的链条;第二是有深度,《办法》有前瞻性,尤其关于风貌区的管控,对于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起到保护作用,能够凸显出水乡、山区、沿海片区各镇街不同的特色风貌;第三是有梯度,《办法》没有一刀切,而是鼓励各镇街根据发展需要划定辖区农房禁建区、限建区和可建区,采用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管理方式,比较务实,也具有可操作性;第四是有温度,《办法》注重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强化兜底保障,理念非常好。比如名下只有1宗宅基地,且为无房、简易房、危房或属于住房困难家庭的群众,允许在禁建区、限建区范围内改建或重建农房,确需新建的,应由镇街或村(社区)在可建区范围内协调置换宅基地。
《办法》如何管?
#p#分页标题#e#高科技为农房违建套上“金箍圈”
开弓没有回头箭。会议强调,全市上下必须要拿出“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的劲头,敢于啃硬骨头,坚定不移地把工作向前推进,全力打好规范农房建设管理这场遭遇战、攻坚战和持久战。
那么,如何才能抓好、管住、管好农房管理工作?
对此,我市高规格成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高位统筹协调全市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一方面,通过进行全面严格的规范管理,铁腕处理农房违法行为,坚决打击“小产权房”;另一方面,注重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坚决兜好农民住房保障的底,落实好“一户一宅”政策,引导推动农房建设品质加快提升,让村民住得更好、更舒服。
过去,东莞的农房管理存在底数不清、数据不通、监管渠道单一等问题,其中过分依赖一线巡查人员的报告,缺乏高效、精准、可靠的违建发现渠道。
天眼出击,无所遁形。高科技为农房管理插上“智慧翅膀”。《办法》提出“严格管理原则”,依托2019年底全市三维航拍地图数据,建立全市三维航拍地图数据定期更新和比对抽查机制,为新增违法建筑台账打好坚实基础。
记者通过观看三维航拍图及农房台账介绍演示了解到,在航拍镜头下,全市农房情况也一览无余。以滨海湾新区一个社区为例,从航拍图中可以查看全村所有农房情况,该社区农房总数量、每栋建筑占地面积、高度在系统中实时显现,通过不同月份的三维航拍图的比对,是否违法建设、违法加建一目了然,任何农房违法建设行为都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有了天上看、地上管,既“有规可循”又“有责可追”。
《办法》明确,各镇街要将农房违建纳入镇街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联合执法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多部门的联合巡查制止和快速处置机制、违建施工禁止供水供电机制,将农房违建发现上报作为“智网工程”入格事项,并建立农房违建有奖举报机制。定期摸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村(居)委会成员、村(居)民小组长、村(居)民代表、经济组织理事会、监事会及股东代表参与农房违建的有关情况,依法从严追责。
同时,纪检监察、组织等部门也将积极参与农房管理工作,加强执纪问责。
《办法》将农房违建管控情况在镇街领导干部相关考核、绩效管理等工作中予以客观考量,并作为村(社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办法》出台后仍出现新增农房违建的镇街、村(社区),严肃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烈火炼真金,成事须用功。会议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立足为东莞发展谋长远、为农民群众增福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全面加强和规范农房管理,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加快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首席记者 李金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