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大宁社区多有钱?集体账户现金15亿,看看别人的发家史!

东莞虎门最有钱的社区,到底多有钱?!

现在,这个问题有答案了!据南方+报道显示:大宁社区集体账户上,现金资产总额近15亿元!

一年利息收入就有近3600万元,此外还有1640万理财产品收益!

▲大宁社区居委会大楼

现金资产 近十五亿 

11月30日,据南方+报道:目前大宁社区的集体账户上,光是现金资产,就有近15亿元。

这是大宁社区党工委书记谭启棉,在接受其采访时透露的——“我们社区集体账户上‘躺’着15个亿,得让钱‘活’起来。”

自掏8亿建设大宁生态智慧产业园

如何“活”起来?

大宁的做法是,选择了集体自改的方式,自掏8亿建设大宁生态智慧产业园。

▲有钱的大宁,选建自建产业园(效果图)

▲大宁生态智慧产业园效果图

工业园建成后将会越来越有钱

“前身”是大板地工业园

大宁生态智慧产业园的“前身”,是社区自建的大板地工业园。大板地工业园建于上世纪80年代,出租给两家大型“三来一补”企业,从事电子玩具和耳机生产制造。2000年前后,两家企业双双搬迁。

“老厂房二三层的层高太矮了,有几家不错的制造企业都来看过,发现不符合他们的要求,所以厂房只能分割出租给从事低端电子和服装制造的小厂。

”社区党工委书记谭启棉盘算了一番,“当时7万多平方米的厂房,空置面积达到4万多平方米,每平方租金不到6元,每月租金只有15万元,土地产出效益太低了。”

经初步估算,大宁生态智慧产业园一期的年收益能达到3000万元,是改造前的20倍,预计年税收可达2亿元。

大宁社区发家史

▲虎门大宁社区标志

“1986年之前,这里是一片荒坡地,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说起对生态智慧产业园所在地的变化,大宁社区68岁的老干部卢柏枝的记忆回到几十年前:

那时候大宁是一个贫困农业村,处处是农田、泥路,村民们种植水稻、水草为生,村年纯收入2.5万元,年人均收入仅223元。

直到虎门引进中国第一家来料加工厂太平手袋厂之后,1979年11月,敢为天下先的大宁也引进了第一家来料加工厂——大宁毛织厂,第二年村收入跃升到65万元。

尝到产业发展甜头的大宁,在招商引资、筑巢引凤的道路上开启加速度,1981年引进第二家企业大宁电线厂,1982年引进第三家企业大宁电业厂……

厂子多起来,村里会堂、祠堂不够用,1986年,大宁在荒坡地上建起大板地工业区,资金不够,村民集资来凑,同时开发了第二工业区(赵屋工业区)等工业区,高峰时共开办四大工业区。

▲太平手袋厂昔日的生产车间 资料图

自此,大宁开启腾飞之路——至1990年,大宁先后累计引进来料加工厂18家,当年村级纯收入791万元;至2000年,先后累计引进企业75家,当年村级纯收入达5753万元;至2019年,大宁共有企业约600家,村组两级总收入2.02亿元,纯利润1.7亿元,总资产22亿元。#p#分页标题#e#

随之改变的还有大宁人的生活和人生轨迹。

“村里厂子多了,年轻人除了种田,还可以进厂打工,做生意,盖房子出租。”年过五旬的谭美伦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参与人,其曾进厂打工,也曾买下几辆运输车给工厂运货,1993年起担任社区一家港资企业的厂长至今已有27年。

▲航拍大宁社区

十年一个台阶,十年一个变化,十年一个起点。

对于生态智慧产业园,和其他村民一样,谭美伦满怀期待。这个新型高端产业园区除了“颜”和“值”,还有村民的幸福小康生活——第一次荒坡地变厂房,这一次老旧厂房变现代化产业园,引领社区产业升级、品质提升,每年增加3000-3500万元收入,社区发展进一步壮大,夯实了小康基础,居民生活更富裕。

▲大宁社区

今年还有一个让大宁社区居民振奋的消息——大宁作为虎门镇唯一纳入全市50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的社区之一,将投入4500万元,全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社区品质。

▲大宁社区中心大舞台

二次“创业”再谱发展新篇

产业兴旺不兴旺,决定着小康的成色和人民群众幸福感,早就尝到产业发展甜头的大宁村民,坚持以产业兴旺筑牢小康生活基础,纷纷对二次创业项目投下了“赞成票”。

大宁社区更多产业发展新图景、新远景正加速落地

社区东片区的23万平方米地块计划以“三旧改造”的方式,打造成高端产业园区,引进高科技新兴企业。

位于博投村与果利来市场中间的两个地块共22000平方米,将引进一家高科技新兴产业企业,项目建成将为社区每年带来约1000万元的收益。

金宁加油站项目预计每年收益约1000万元……

▲航拍美丽的大宁社区

可以预见,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大宁社区小康基础将进一步夯实。

可以预见,随着新发展蓝图照进现实,大宁人将拥有更高标准、更丰富内涵的小康生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