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河边的人,往往对河涌有着很深的感情。下桥村民对下桥河的期望是:恢复30年前的模样。
这些年,东城治水一直在努力,如今的下桥河已消除黑臭,河水逐渐恢复清澈。
与很多河流不同,下桥河是一条排洪渠,河堤极高,平常水位较低。这给治河护河增加了难度。周边居民回忆,30年前下桥河里的水可以饮用,后来河水变得黑臭粘稠。经过几年的治理,下桥河逐渐恢复清澈。

地下勘察两个月 苦寻污染源头
想要去到下桥河的河边,需要翻过堤坝,扶着梯子爬到河滩边。沿着河边截污管网上的水泥过道行走。堤坝顶部离河面高差接近5米。
因为堤坝较高、河床较低,大型机械很难接近河道,给河流治理增加了难度。东城水务运营中心巡河员吕建锋已经专职负责下桥河两年多。他回忆:在下桥河整治过程中,最难的就是整治43个排污口,其中明渠10个,暗渠33个。

▲下桥河整治前后对比
过去,大量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就是通过这些排污口,进入下桥河。在整治排污口施工过程中,因为很难借助机械作业,主要依靠人工作业,治河人员需要戴上防护面罩,忍受着河流中的黑臭气味,站在随时排出的污水里,一个个封堵排污口。
现在在河道边行走,发现过去排污的管道已经完成整治,大都用水泥彻底封死。其中,一个雨水管道尤其引人注意。因为长时间没有污水或雨水流出,管道出口已经布满了蜘蛛网。

▲下桥河整治前后对比
“明渠中的排污口容易整治,但暗渠中的排污口,情况就更错综复杂。”吕建锋说,他们整治完排污口以后,发现暗渠中仍时不时有污水流入明渠。一开始,他们以为是截污井出了问题,检查后发现设施正常。为找到问题的源头,他们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将暗渠中的下水管道一个个打开检查,最终发现了污水来源,并落实整治措施,解决了这个难题。
河水告别黑臭,居民盼恢复30年前模样
住在河边的人,对河水往往有着很深的感情。家住下桥河的钟师傅就是如此。钟师傅是下桥河的保洁员,每天8个小时在河流上清理垃圾、保护水质。

67岁的周婆婆已在下桥河边居住多年。她回忆说,下桥河污染最严重的时候,散发出的恶臭就像化粪池一样,蚊子苍蝇很多,平时没有人愿意接近河边。一些居民不堪忍受,多次向政府投诉,希望整治下桥河。

▲下桥河整治前后对比
下桥河没有水源,过去雨水、工业和生活污水就是主要水源。为解决这一问题,东城水务运营中心铺设引水管道,将运河河水引到下桥河上游,进行生态补水。过去下桥河两岸环境脏乱差,政府部门在岸边清理乱搭乱建,种植紫荆花等花卉树木,提升两岸的生态景观。
如今早晨和黄昏,有很多居民来到下桥河边散步。苍翠的树木、鲜艳的花朵倒映在水面下,蝴蝶、蜻蜓在草木间翩飞,风景别具一格。钟师傅擦一擦汗,说:“总算把河流治理得像样了一点。希望将来能治理得更好,恢复30年前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