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社工扶贫日记|杨巧仪:让这里的孩子发现自己的美

编者按:今年以来,随着东莞-昭通市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序开展,昭通市5个县的30余乡镇8489户,共计36345人已搬迁至安置点,如何让搬迁村民“搬得下,稳得住,有发展”,正成为东莞和昭通两地政府全力做好的“后半篇”答卷。

对此,两地开展了易地搬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通过采用“东莞社工督导+本地社工”协同服务的工作模式,帮助搬迁居民熟悉新居住环境,融入社区生活,提高居民生活素质,促进社区发展。

作为东莞参与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22个镇街之一,黄江对口昭通市彝良县发界安置点的团结、前进和扬帆社区,是负责三个社区社工服务的牵头镇街,目前已安排了4名社工督导人员到当地服务,围绕督导当地社工,谋划社区主题活动,参与当地就业培训等方面开展工作。

2020年已进入最后一个月,为奋力跑好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黄江正全面做好对口帮扶昭通市彝良县的各项工作,共奔小康。接下来,我们将陆续推出黄江社工督导员在昭通扶贫一线的扶贫日记,通过他们的叙述,体现东莞-昭通东西部协作社工服务工作的黄江样本。

杨巧仪:

在欠发达地方,更需要社工服务

扶贫安置点与我想象的很不一样:高楼有序排列,健身设施、广场等社区配套齐全,整体硬件环境和绿化甚至可以和东莞的一些普通小区媲美,但当地人许多观念还较为“原始”,与新的环境格格不入。

我是一名在东莞工作近十年的的社工,也是一名党员,对社工行业,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希望社工这个行业能真的迎来春天。我认为,社工服务不仅仅是在发达的经济地区,在欠发达的地区同样也有社工服务需求,甚至更为紧迫。

刚出发时,我听说彝良海拔比较高,可能会出现身体不适,前期准备了一些药物,到达后却发现这里空气很好,人也淳朴和善,我在当地很快生活适应了下来。

不懂当地方言是最大的问题。一开始和当地老人家聊天,都需要当地社工翻译。但随着相处时间久了,通过多问多听多学习,后面逐渐能听懂个大概,和老人家交流也没有阻碍了。

虽然知道自身力量很小,但只要越来越多像我一样的小力量汇集起来,有一天,一定能给彝良安置点的社区工作带来大变化。

 孩子们发现

原来他们也可以很美

儿童青少年群体和老年人群体是安置点两大重点服务对象。平日走访和服务时,我会根据实际情况,引导社工以长者群体、儿童青少年群体开展常规服务,如长者每日晨运健康队、儿童青少年周末学堂等。

回忆走访的经历,一户有五个小孩的家庭让我印象很深刻:打开家门,这户人家中杂物随处摆放,午饭时未清理的碗筷和剩菜凌乱堆放在桌面,由于父母早出晚归,五个小孩白天就爱躺在床上发呆,衣服很久没换洗,脸脏兮兮的,凌乱的头发上甚至能看到虱子。

我们首先给五个小孩逐个打理外貌,打理头发、洗干净脸,换洗衣服……看着镜子前自己全新美丽的模样,她们感到很意外,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随后,我们耐心教育她们一些卫生知识,给她们灌输自我整洁、自我形象管理的思想,并教导他们力所能及地分担家务,给外出辛苦工作的父母减轻负担。经过我们的疏导,孩子们逐渐形成了更好的生活习惯,人也变得更自信了。 对待儿童青少年群体,我们一直强调要从思想上入手,进而改变行为,最终实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最终目标。所以,我会和当地社工一起给儿童和青少年开展一些感恩课堂、卫生课堂、性教育课堂等,不仅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也给他们灌输一些正确的价值感。

 家安定后

小云想用行动回报社会

督导当地社工,教导他们社工技能和经验,这是我们此行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在接触中,我和一个名叫小云的当地社工沟通最多。

因为家里没有房子,在小云的印象中,童年一直都是在搬家中度过,爸爸的工作在哪儿、家就搬在哪儿。从小到大,日子虽然艰苦,但在爸爸的支持下,小云和顺利考上大学并靠着勤工助学,自己完成了学业同时也为弟弟提供学费和生活费。#p#分页标题#e#

随着东西扶贫政策的推行,彝良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惠民措施,在搬家7次后,2019年年底,小云搬进了发界安置点,这次,她终于要结束居无定所的生活了。小云说:“房子有大有小,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家安稳下来,心也踏实了。”

为了回报社会, 2020年,小云自愿成为发界安置点里的一名社区社工,怀着感恩的心地,用行动回报社会。我教导她社工工作的技巧,并一起挨家挨户地入户走访,辅导孩子功课、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她温和的性格深受社区群众喜欢,她因为搬家搬出了新天地,迎来了新希望。

与小云类似,当地的社工都很年轻,对社工这个行业很有热情,很用心去做。但是因为没有相关的社工知识背景,开展服务比较困难,也比较耗时耗力。因此,我会耐心地给他们培训,通过一些通用的个案、小组、活动等服务模式帮助他们,让他们顺利上手。他们也在我的帮助下成长进步了很多。

彝良安置点的社区服务还是一个起步阶段,现在从无到有,但未来更要从有到精,这需要很多努力和时间,也需要一整套规范的服务框架和制度体系来支持。虽然只在这里待了20天,但经过这次东西部协作工作,我更坚定了要走社工行业这条路,并希望安置点社区未来能建设得更好!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