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江扶贫记 | 菜仔园村:用心用情真帮扶,助村民走上致富路

“这几年,在你们的帮助下,我家养了猪,去年收入了30多万,日子越来越好了!”日前,曾经是贫困户的菜仔园村村民刘红年,向前来走访的万江街道驻菜仔园村扶贫工作队表达感激之情。

菜仔园村,位于揭西县龙潭镇北部。自万江街道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以来,像刘红年一样通过帮扶脱贫的贫困户还不少。2019年底,该村71户185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有劳动能力脱贫户实现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563.46元,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和“八有”要求。

菜仔园村鸟瞰图

自2016年以来,万江共落实到菜仔园村帮扶资金613.24万元,支持菜仔园村围绕产业帮扶、安全住房、教育保障、人居环境等进行扶贫,至今已使用571.09万元,使用率为93.13%。其中引导资金到位300万元,省开发资金97万元,追加财政资金3.7万元,落实帮扶项目25个和1个定向捐赠贫困户旧房重建项目,扶贫工作成效不断显现。

用心用情 贫困户蜕变奔小康

2016年,万江扶贫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刘红年的母亲患有重大疾病,4名子女仍在校念书。沉重的医疗支出,为这个捉襟见肘的家庭带来更沉重的负担,因此被列为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

得知刘红年一家的情况后,万江街道驻菜仔园村扶贫工作队马上行动,动员刘红年参加技能培训。得知刘红年养猪是把好手,也有放大经营的想法后,扶贫工作队鼓励他大胆尝试利用国家小额贷款扶贫政策,放开手脚干,并且马上着手帮他申请到5万元的免利息小额贷款养殖生猪。经过几年来的帮助,刘红年不断改进技术,在2019年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时,还卖出59头健康的活猪,取得了37.5万元可观的经济收入。

刘红年养猪场

此外,驻村扶贫工作队还帮助刘红年的4名子女到珠三角地区稳定就业。到2019年,刘红年一家年收入为20多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3万元,实现脱贫。

村中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据万江街道驻菜仔园村第一书记何煜标介绍,驻村工作队始终把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作为工作目标,帮助菜仔园村及相对贫困人口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和“八有”要求。2016年以来,共向菜仔园村贫困户发向就业奖补约2万元、产业奖补约4.2万元、技能奖补约5.6万元;全村69户贫困户179人全部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累计向32名贫困学生发放教育补助共38.7万元;累计开展贫困户危房改造8间,着力解决贫困户的困难与需求。

因势利导 传统产业“有新机”

菜仔园村闲置农田多、水利方便,却没有形成一个标准化的种植基地。如何为该村打造一个能够持续“造血”的传统种植产业项目,成为何煜标面前的一个难题。

菜仔园村归来田园种植大棚

“非常感谢刘老板愿意回到乡里,为村里的脱贫工作出一份力。”何煜标说,菜仔园村回乡乡贤刘吉龙积极参与该村的脱贫攻坚,承包流转土地500多亩成立了“归来田园”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参股分红,该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约6万元收入,为村中贫困户提供5户共6个人的就业岗位,人年均工资收入达3万元以上。

刘吉龙(左一)为菜仔园村扶贫干部介绍种植产品

刘吉龙介绍,“归来田园”充分利用该村各项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有机蔬菜、水果种植、生态养殖等现代农业项目,目前,园区已有50多亩种植大棚和300多亩种植大田,还配套蔬菜冻车、生产打包车间、农药残留检测室、独立办公室等设施。农产品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菜篮子,部分还销往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成为了村民脱贫致富的“输血泵”。#p#分页标题#e#

“将来的话,打算进一步完善园区内停车场、民宿、餐饮等配套设施,推广健康绿色生活理念和农耕体验,把采摘、农家乐、民宿、观光、康养这些农旅活动做起来,发展乡村旅游业,也帮村民收入增收。”刘吉龙透露出自己的 “发展大计”。

接下来,菜仔园种植产业项目将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订单收购和技术培训等合作形式,与农户签订保价收购协议,创新思维,达到“三赢”目的。同时,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向万江酒楼酒店、食材配送公司推广该村的优质农产品,更好地帮助贫困户和当地农户提高就业岗位,拓宽稳定收入渠道,为村集体带来可持续发展经济收入,形成造血功能,更好地为2021年乡村振兴打下良好基础,让全体村民过上小康生活。

生产蔬菜经打包后将输送到珠三角地区

帮扶菜仔园村之“万江做法”

党建引领扶贫。通过与两委干部、离退休干部、群众日常交谈,学习经验,落实头雁工程,发挥层次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2020年1月份,首条帮扶贫困村制定出“一对一”、“多对一”、“党员干部包片网格”制度结对帮扶贫困户,逐户形成结对帮扶内容,动员100名党员结对帮扶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形成点对点、成片成网联系帮扶,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实施,把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扶贫相结合,展现新农村建设新风貌。从新农村建设规划,到村道硬底化、垃圾收集站,再到党政宣传、村村通视频监控,最后到扶贫产业项目。经过5年多的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使菜仔园村的基础设施服务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贫困村的顺利退出。

扶贫先扶志,着力抓青少年健康成长。万江街道扶贫办积极与万江街道团委、万江志愿者协会联系沟通,通过“扶贫优志·协青追梦”乡村公益夏令营、“同享蓝天,共浴阳光”志愿活动、共上一节体育课、共上一节应急课、共绘一幅画等活动,为当地青少年带来图书、书包、教学电脑、学生床垫、体育用品等助学物资,激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探索。同时,安排七个小组学生到菜仔园村建档立7户单身家庭进行入户探访“结对共学习”活动,带来约1万元的家庭生活日常用品,让其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温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