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箭”!东莞妹子备战东京残奥会,她说打赢这场心理战最重要…

近日,国家残疾人射箭队从杭州转训至我市的国家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这支队伍中,有一位地地道道的东莞人——来自石龙的陈敏仪。这次备战东京残奥会,是陈敏仪离梦想最近的一次。十年磨一“箭”!这个春节,对她来说别样有意义。

微信图片_20210210114909_副本.jpg

上午出门训练前,陈敏仪为自己写了一个“牛”字,贴到在宿舍门口。贴年红,是她简单的迎春仪式。接下来,等待她的便是紧张的集训。这一天,她像往常一样,练习6个小时,射出250余支箭。

微信图片_20210210114916_副本.jpg

从新鲜好奇到心平气和

“刚拿到弓的时候,觉得特别新奇,特别帅。”回想起十余年前第一次拿起弓的时候,陈敏仪觉得一切仍历历在目。第一次拉弓,因为对弓还不够熟悉,陈敏仪还被伤到了手臂。

也许,那时候的小女孩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人生轨迹会从此发生改变。“如果没有当运动员,现在可能是在办公室上班当文员吧。”

射箭不仅给陈敏仪带来了荣誉和成就,还给她带来了自信和勇气。2018年亚运会上,陈敏仪夺得女子W1级复合弓个人淘汰赛金牌和混合团体赛金牌;2019年全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夺得3金1银;2019年世锦赛获得1铜和一个世界第4,并拿到了2020年东京残奥会的席位。

一路过关斩将,陈敏仪用漂亮的成绩单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现在的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刚拿起弓的小姑娘,而是一名世界顶尖射箭运动员。

微信图片_20210210114922_副本.jpg

家门前的思念和努力 

陈敏仪因为先天性遗传疾病双腿使不上劲,要一直坐轮椅。小时候,她看到别的小朋友能够自由地奔跑会难过。但她从未因此埋怨过父母,反而很感激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陈敏仪的射箭之路还要从哥哥说起。她的哥哥陈浩泉也是一名残疾人射箭运动员,当时射箭队的蔡建兵教练先认识了哥哥陈浩泉。机缘巧合之下,陈敏仪被教练蔡建兵相中。2009年,正在读高三的陈敏仪,因上肢条件较好,成功入选国家队。

“她的天赋有目共睹的。但是一路走来,她靠的不只是天赋。”教练蔡建兵这么评价她。

入选国家队,对于陈敏仪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国出征是每个运动员的光荣,可这也意味着她要付出比常人更多努力。光鲜亮丽的领奖台下,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泪水与汗水。

250支箭是陈敏仪每天固定的任务,赛场上她打的每一个十环都不是运气或巧合,而是在日复一日的训练和强化中积累得来的。拉弓、射箭、取箭,十年如一日,陈敏仪坚持在靶场训练。

陈敏仪出生在石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莞人。进入国家队备战残奥会,这次到东莞转训是她离家最近的一次, “离家越近就越想家,已经有七八年没在家过年了,我已经习惯了。”

微信图片_20210210114902_副本.jpg

自己是最大的对手

陈敏仪是个话不太多的慢热姑娘。即使一路走来斩获奖牌无数,她依然不骄不躁。面对镜头,陈敏仪表示有些紧张,但说到射箭,她眼里有光。

“当我拿起弓的时候,觉得全世界只剩下我一个人。”陈敏仪说射箭是与自己的对话,比赛中最大的对手其实是自己。对她来说,技术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心态。

为国出征,参加奥运会,这对于每个运动员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而陈敏仪的奥运之路,却走得比别人更加坎坷。

9年前的伦敦残奥会,陈敏仪原本有机会参加。一直为伦敦残奥会积极备战的她,却在比赛前两天收到通知,说她的席位被取消了。“当时对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我特别灰心,不想练了。”#p#分页标题#e#

对于运动员来说,错过一次奥运会,就要再等4年。“就像你一直在准备,到了要交作业的时候,突然告诉你,这个机会没有了。”幸运的是,陈敏仪并没有因那次挫折而一蹶不振。在教练的开导下,陈敏仪调整好心态,重新投入训练。

2020年东京奥运会已经是陈敏仪第二次备战奥运了,也是队伍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集训。这对于运动员来说,不仅是身体上的挑战,也是心理上的考验。“经历了那么多,我已经把自己心态放平稳了 ,不能患得患失吧,我现在就一心准备,也不管后面会发生什么。” 说到这,陈敏仪微微一笑。

微信图片_20210210114913_副本.jpg

陈敏仪宿舍的桌子上有一个专门收纳口红的透明盒子,是她每次外出比赛带回来的。原来,为了让比赛的时候看起来精气神更好,她上场前会涂上口红,这也是她除了射箭之外唯一的爱好。“我最喜欢的是这支,亚运会打完比赛回来买的,那场比赛拿了两块金牌,算是奖励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陈敏仪外,2021年东莞还为国家队输送了7名运动员,分别是周国华、杨义飞、黄文娟、梁娇、王小梅、王圳、叶继雄。今年春节,他们将在紧张的备战中度过。

乒乓球运动员黄文娟副本.jpg

乒乓球运动员黄文娟

自行车运动员梁娇副本.jpg

自行车运动员梁娇

举重运动员叶继雄_副本.jpg

举重运动员叶继雄

(记者 何安琪  实习记者 江梓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