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的脚步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就地过年,体验莞邑文化体验特别年味更是成为一种流行。2月9日,记者来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寮步陈家埔,体验当地的风情。

年味花坛扮靓景区 莞味新年春意浓
记者在位于寮步陈家埔的香市文化旅游区看到,这里在做节前的最后准备,五颜六色的主题花坛、红灯笼等新的新春装扮尽显浓浓的节日氛围。
挂一盏火红的灯笼,照亮平安的路途;添一处鲜艳的花坛,迎来东莞的春意。香市公园迎香门前亮相的立体花坛吸引了不少过往游人驻足拍照,为即将到来的农历牛年春节营造出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
据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0年选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680个乡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东莞市寮步镇陈家埔村成为东莞市当时唯一入选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寮步镇旅游管理部门负责人庄国栋告诉记者,陈家埔村位于寮步镇区的中心区域,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作为莞香文化的典型代表,陈家埔村拥有香市文化旅游区和东莞香市动物园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分别位于寮步镇旅游业功能分区中的“文化休闲旅游带”和“科普生态旅游带”上,以建设特色小镇为纽带,以莞香文化为核心,连接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香市公园等,为游客营造一个集休闲观光、莞香文化体验、生态知识科普的旅游目的地。

非遗传承豆酱 年年有“鱼”福来到
寮步豆酱蒸鱼头是陈家埔人春节餐桌上必备的“硬菜”。鱼头营养高,富含人体必需的卵磷脂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健脑、延缓衰老以及降低血脂的作用。此外,在中国传统的年俗中,“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年年有鱼(余)实际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希望年年有余,富贵平安,五谷丰登。
记者在陈家埔的一家农家菜馆了解到,这道菜的“灵魂”不是鱼头,而是咸鲜可口的寮步豆酱,这是本地菜中不可或缺的美味佐料,也是传承百年的非遗产品。这种豆酱沿用百年前尹氏家族祖传制作方法,需要经过蒸豆、发酵、漂洗、二次发酵、研磨、晒干等多道工序,且中间每个环节都要反复确认,确保豆酱味道醇香。发酵得越好,做出来的豆酱就越香。
发酵后的黄豆还需要经过人工漂洗、去皮、加入盐、酒进行二次发酵后,就可以放在天然大晒场,让豆酱自然晒干,吸收阳光的味道,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半年时间就可以开封。

据悉,陈家埔村采用多种旅游扶贫富民方式,包括景区带村、饮食服务、“企业+农户”、帮扶销售农副土特产品、培训指导、输送客源等,将扶贫富民方式和带动旅游创业就业方式有机结合,推动当地村民变旅游从业者、农产品变旅游产品、农村变景区(点),带动村民增收,共享发展成果。
发展乡村旅游最直接也是最显著的效益就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创造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据统计,陈家埔村全村共1100人,2019年全村经济收入1900万元,其中村集体旅游年收入就高达300万元,人均旅游年收入1200元。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4人返乡创业,为30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记者 苏婵)

过年到陈家埔,可以体验各项新春娱乐活动。

过年到陈家埔,可以体验各项新春娱乐活动。
#p#分页标题#e#
过年到陈家埔,可以体验各项新春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