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碣镇这条红色研学路线 集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

微信图片_20210310192230.jpg

近日,我市发布15条红色研学路线,涵盖了8条红色文化路线。其中,有一条集红色文化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一体的红色文化路线位于石碣镇。

在东莞市石碣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袁崇焕纪念园内,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课正在进行。

“同学们,首先向大家提一个问题,袁崇焕他是什么朝代的历史人物?”

“明末清初。”

“是的,最初袁崇焕作为一名小小的文官,从知县走入仕途的,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他弃文从武扛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重温革命事迹,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少先队队员、洪梅中学学生谢文慧告诉记者:“我了解到袁崇焕的生平事迹,从他身上学习到,我们不能向恶势力低头,要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为国尽忠,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

微信图片_20210310192242.jpg

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副馆长刘建辉介绍,“像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团体几乎每天都有几批,大部分是来自全市各个镇街的企事业单位、学校到我们纪念园开展研学活动。近几年,观众数量也是处于一个逐步增长的状态,现在每年平均参观人数有60-80万人。”

微信图片_20210310192301.jpg

(资料图)

袁崇焕纪念园位于袁崇焕出生地、故居地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占地4.8万余平方米,对公众免费开放。袁崇焕纪念园是以崇焕故里为依托的纪念性专题博物馆,主要以收藏、研究、展示袁崇焕文化,弘扬袁崇焕爱国精神的场馆。园内现有袁崇焕石雕像、袁督师祠、故居等景点。目前,纪念园正在规划建设袁崇焕博物馆馆舍,专用于袁崇焕文化展览和东莞历史名人文化研究,并建设成为全国袁崇焕文化研究的基地。

距离袁崇焕纪念园约7公里还有一个红色文化基地——刘屋抗日战斗遗址。为加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以及增强群众的爱国主义意识,2019年1月,刘屋村在刘屋文化广场东侧筹建了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的刘屋抗日战斗遗址纪念广场。

微信图片_20210310192249.jpg

抗日战斗遗址纪念标识记录了1938年刘屋村桑园厦战斗的那段历史,正是这次战斗打响了东莞人民抗日的第一枪。据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收录的史料记载,1938年10月19日,石龙被日军占领,中共东莞中心县委迅速抽调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和壮丁常备队部分兵力,开赴东江南岸的榴花、峡口等一线设防。同年11月13日,东莞中心县委挑选40多名队员,到北岸设伏,石碣乡刘屋自卫队积极配合,在刘屋桑园厦奋勇阻击日军,毙敌1人,伤敌数人。这场战斗,模范壮丁队和壮丁常备队共牺牲了11人,刘屋自卫队牺牲11人。这是榴花塔阻击战系列战斗中最壮烈的一次战斗,极大地激发了东江地区的民心士气。

微信图片_20210310192554.jpg

“我们打造镇内首个抗日战斗遗址纪念公园,成为东莞的历史网红打卡点。仅2019年7-12月半年内接受媒体宣传报道6次,至少4000人次阅读知晓学习刘屋战斗历史。2020年3月刘屋抗日遗址纪念公园被评为‘东莞市2019年家教家风实践基地’,深化了家庭文明建设,打造了红色教育基地,推动了优秀革命传统教育常态化。”东莞鹏星驻刘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主任、刘屋村妇联执委委员吴春梅介绍。

近年来,石碣镇多方整合资源,营造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增进人民幸福感与自豪感。同时,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6.2%;人均GDP年均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4%,入选“全国百强镇”。

今年,石碣镇将牢牢把握区位交通优越、产业基础扎实、集群规模发展等优势,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东莞建设省改革创新实验区、石碣纳入城区片区等“四区”叠加机遇,强化民生支撑,推动人民福祉新提升,将持续加强文旅建设力度,组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创作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和石碣发展成就的文艺精品。深入挖掘袁崇焕历史文化资源,整合袁崇焕纪念园和周边景观资源,探索以爱国文化+明代场景为核心,打造“崇焕十景”,将崇焕文旅景区打造成国家级文化基地。加强崇焕品牌市场化运营,延长文化产业链,拓展动漫、影视等周边产品,打响崇焕IP品牌。推动文化多元发展,打造集文化传承和爱国教育于一体的文化教育基地,融合宗祠文化、红色文化等传统精华,进一步丰富石碣城市文化层次。#p#分页标题#e#

(记者 蒋潇)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