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1日,3月份市级“洁净城市活动日”在虎门镇博涌社区举行,清理“脏乱差”卫生死角,为城市环境“洗洗澡”。去年,博涌社区通过强化追责问责,压实社区责任,从洁净指数“黑榜”中成功“摘帽脱黑”,成为虎门镇城市环境整治的一个成功案例。市城管委办相关负责人在活动中为“黑榜”整改支招。

案例:虎门博涌精准整改“脱帽摘黑”
活动中,参加人员通力合作,对博涌社区主次干道、横街小巷、房前屋后、水沟排渠、闲置地、公园广场等重点区域进行全方位清扫保洁,清理卫生死角、积存垃圾、城市“牛皮癣”等。同时,发动市民群众做好门前屋后清扫工作,劝导临街商户遵守“门前三包”责任制,共同维护城市整洁,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市城管委办常务副主任、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陈创业,虎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镇城管委主任王耀明,虎门镇党委委员莫国庆,虎门城管分局和属地社区相关工作人员、环卫保洁人员参加了市级洁净日活动。
活动后,与会人员共同行走了博涌社区,实地了解该社区环境整治提升情况。据了解,博涌社区面积6.7平方公里,出租屋3000多栋,“三小”场所超过3000间,常住人口约有10万人,社区日均处理垃圾量100吨,是虎门镇管理难度较大的社区之一。

对此,博涌社区知耻后勇,奋起直追,频出组合拳:转变环卫保洁模式,由对外承包转为自行承接;通过扩招人员、加强清洁设备配备等,实行“机械车辆+人工保洁”,尽量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点;加强巡查督导,社区负责人每周带头开展行走,每个村组建巡查队伍巡查,通过层层分解,进一步压实责任;推行 “路长”、“巷长”、“所长”、“站长”制,将环境监督责任划分给对应干部及工作人员……通过综合采用多项精准有力的措施,博涌社区于去年8月顺利 “脱帽摘黑”,并在虎门镇“红黑榜”中荣登红榜。

市城管委办相关负责人在活动中表示,各镇街(园区)要明确工作目标,主动担起“黑榜”整改提升的责任,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聚焦“黑榜”问题,以“绣花”功夫扭转环境“脏乱差”局面,争取早日“摘帽脱黑”,甚至实现“黑转红”。
据了解,市城管委办将定期挑选出整改成效突出的“黑榜”区域作为整改标杆,将优秀的整改经验在全市推广,切实带动其他“黑榜”区域整改工作取得实效。对年底前仍然存在整改效果较差的“黑榜”区域属地镇(街),市城管委办将持续跟进并通报,同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对年底前完成“摘帽脱黑”的,将在年终考核给予适当加分。
支招:根治“黑榜”有门道
市城管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各“黑榜”区域属地镇街(园区)要找准整改痛点、难点,举一反三,推动“黑榜”实现根治。对于如何“摘帽脱黑”,市城管委办针对六大区域提出工作要求和方向。

在村(社区)方面,不仅要解决闲置地、内街小巷等卫生死角,还要严防乱摆卖、乱堆放、乱张贴等现象出现反弹。在主干道路方面,除做好路面保洁以及修复破损路面、市政设施外,还要加强道路两旁人行板道、绿化带、闲置地的保洁工作,并压实“路长制”工作。在垃圾转运站方面,要及时进行升级改造,更换残旧、落后的垃圾收集设备,减少垃圾转运站产生的异味和污水,降低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在公共厕所方面,加快升级改造工程进度,公厕内设施配备要齐全,并实现专人专职管理,确保公厕全天候保持干净卫生。在河涌方面,除继续压实“河长制”工作,落实常态化保洁外,还可以通过加大投入,对沿岸适当进行景观提升,推动特色水乡风貌建设。在集贸市场方面,集中力量解决乱摆卖现象,并落实做好场内保洁工作。
此外,各“黑榜”区域属地镇街(园区)要持续做好排查与研判工作,及时总结经验,补齐日常管理短板,并积极谋划下来工作对策,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实现整治常态化。

#p#分页标题#e#城管APP:用更少的人力更快更好解决问题
城市管理领工作域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在“互联网+”时代,城市的精细化管理需要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变。为此,虎门城管自去年10月起,开发了一款“虎门城管”APP系统,在城市管理案件采集、处理、考核上释放了人力,用更少的人更快更好解决问题。该款APP以精细化管理功能模板为主,涵盖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管理等多个领域。以“行走虎门”“路长、巷长、所(站)长”“黑点”区域整治、示范路建设等专项工作为重要抓手,扩大监督队伍及处置队伍,通过线上上传问题,后台系统会根据问题所涉及的职能、定位,精准派至对应督导员,并让其“接单”。各级领导也能随时查看所属区域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情况。同时后台系统会对案件进行跟踪督导,对处理效果不佳问题进行驳回,要求重新处理。同时,后台能根据问题整改情况对督导员和社区精细化管理进行绩效考核。截至目前,“虎门城管”APP已累计派发案件33498宗,完成整改29814宗,整改率达89%。
该款APP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自动接收、自动分流、自动统计、自动考核,解决了过去督导定位难、记录难、跟踪难的问题,大大提升了督导力度和工作效率,成为虎门城管的手中利器,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