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热烈祝贺
东坑镇中心小学荣获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的结果。东坑镇中心小学在这次的评选中脱颖而出,喜获“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
东坑镇中心小学高度重视学生劳动教育,学校于2009年开始开展劳动教育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从坚持“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我们已初步构建起“2+N”的劳动教育课程群(“2”是“劳动课”和“综合实践课”;“N”是由家务劳动、个人事务管理、校园与班级卫生值日与服务岗位、“劳动周”等劳动主题教育活动、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和社区服务岗位等),成功培育《家务劳动》《烹饪》《种植》三大特色课程。其中,“烹饪”实践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五年级学做特色美食,其中东坑传统美食“糖不甩”为指定品种,传承区域烹饪艺术与餐饮文化;六年级学做一顿饭,并要求学生回到家庭进行实践,为家庭做饭,进一步对家务劳动、孝德培养等内容融合。我们同时注重校本劳动课教材开发,已开发校本教材3册。

劳动教育的开展
1 劳动教研
东坑镇中心小学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劳动教育,2009年开始开展劳动教育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多篇论文、案例获市镇奖,同时,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养成了良好学习生活习惯。为此,我们通过课题研究深化研究成果,于2016年通过市级科研课题立项并于2020年顺利结题。东坑镇中心小学劳动特色教育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在2021年获得了“广东省劳动特色学校”。为了进一步提炼劳动教育成果,我们编写了3本校本教材。









2 烹饪特色课程
东坑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烹饪特色课程”主要分上下学期开展,第一学期开展“学做寿司”和煮“鸡翼”等综合实践活动。第二学期要求有所提高,开展“学会做一顿饭”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与协作能力。从小培养孩子对家庭的重视,塑造家庭意识。





“生活即教育”,东坑镇中心小学的“烹饪教学课程”并不仅仅是一项教学,它能够让学生从中体验生活,从而养成珍惜爱护粮食的良好行为习惯,此外,通过“烹饪教学活动”,不少学生实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常为家人做饭菜”的转变,学生们从烹饪中学会了“孝”的传统美德。
3 家务劳动#p#分页标题#e#
东坑镇中心小学高度重视学生劳动教育,从坚持“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形成了我校自己的劳动教育特色。如家务劳动,我校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设计了一系列的家务劳动。从一年级起,分层次进行技能学习和训练,第一周先亲子互动,爸爸(妈妈)示范指导,孩子认真观察学习,经过一周的亲子互动,孩子基本能掌握技术要领,第二周就由孩子独立完成相应的家务劳动。为了取得更好效果,我校各级设计了不同的劳动项目,并将“家务劳动评价表”发给学生,通过表格让家长参与监督,评价孩子在家中的劳动表现。


4 非遗进校园
—学做“糖不甩”劳动课程非遗进校园――学做“糖不甩”是东坑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烹饪特色课程的重要项目。五年级烹饪特色课程分上下学期开展“学生厨艺大比拼”。第一学期比赛主题是:每个小组煮三个特色菜。第二学期的厨艺大比拼的比赛主题是:东坑特色小吃,其中“糖不甩”为指定品种,通过学做“糖不甩”厨艺大比拼,除了能让每一位学会做“糖不甩”,还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5 班级劳动
服务岗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主人翁精神,东坑镇中心小学根据班级管理的需求以及学生的特点,设立“班级劳动服务岗”。将每班学生分成5组,每组9人,每人一岗(视班级人数而定,人数多的班级可以2人一岗),各岗位的设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自我需求。让学生打破班干部权利至上的刻板印象,从而转化为班级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整个班级的凝聚力有所提升。




劳动教育展成果
学校劳动周
东坑镇中心小学一直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结合品牌学校建设,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资源,将劳动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每年5月和11月的第一周为我校劳动周,开展劳动技能、成果展示和劳动竞赛等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劳动文化氛围。劳动技能竞赛


种植比赛



校外劳动实践活动

劳动手抄报




#p#分页标题#e#

劳动之星


劳动教育的未来
接下来,东坑镇中心小学将切实树立“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综合育人价值取向,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推动东坑镇中心小学校劳动教育品质发展。一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配足配优劳动教育专兼职师资;二是优化升级劳动教育课程;三是创新并丰富劳动教育载体;四是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资源建设,构建起以学校为主,家庭和社会为辅的劳动教育协同机制。总之,我们通过实施融合五育的东莞农村小学新劳动教育,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