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April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 收录于话题#成长故事36个


- 成 长 故 事 -
富二代不会觉得“富二代”三个字见不得人,他们善于利用身边存在的一切资源去节约成本。
”
-1-
嘉怡是我的大学同学,沈阳人,容貌上并没有多么出众,性格又太过平和,不似多数东北姑娘那样爽朗,在人群中还不如那些吵吵嚷嚷的学生干部显眼出众。
嘉怡的爸爸算是个富商,按理说商贾人家的孩子多少有些市侩,我却从不见嘉怡走那些“歪门邪道”。
学校里机灵点儿的孩子多数会从一开始就刻意和辅导员热络几分,时不时地帮他们分担些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的杂活儿;逢年过节,有人还会喊自家爸妈不远万里来给辅导员送些“特产”。虽然不公,这些孩子在校期间自然会拿到些好处,班团干部也大都分到了这群人手里。综测的时候,这些孩子的成绩自然要更好一点。
嘉怡却是那个好好学习的。
大学五年,嘉怡没送过一次礼,也没主动去帮辅导员干过什么活,偶尔辅导员喊她参加什么活动,她也是能拒绝就拒绝。
嘉怡的家庭辅导员是知道的,加之她看上去也是个简简单单的孩子,大一开学的时候,辅导员还主动向嘉怡表示过亲昵。对待这份儿别有用心的热情,嘉怡虽没拒绝,却默默地表现出了疏离,更别说给辅导员送什么礼。
一起上自习的时候,有女孩儿劝嘉怡别得罪辅导员,嘉怡却反驳道:“我可不想把那么多时间花在讨好老师身上。”
也正是因此,嘉怡的在校成绩并不出众,甚至在辅导员的刻意下,一流的成绩加上平时分便成了中等。
嘉怡也没表示过什么不满,依旧是该做什么做什么,大家考虑到她富二代身份,自然不会替她操心什么。反正好像人家是最有资格混吃等死的。只是谁都没有想到,到了最后,系里拿到留校资格的人却只有她。
嘉怡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但老师们都肯定地说,嘉怡的专业水准一定是系里最高的。毕业的时候大家才明白,嘉怡不是不懂人情礼往,只是更清楚做什么的性价比最高。
寒暑假的时候,她放弃了所有的娱乐项目,一门心思预习下一学期的科目,因此上课的时候她只需要着重学习自己预习中不懂的知识点,效率事倍功半;嘉怡虽然也追剧,但她平时看的都是美剧,且都是不带中文字幕的那种;别人玩手机的时候她拿着kindle看了不知道多少课内课外的书籍;周末的时候,她会到大商场痛痛快快地逛街血拼,但逛累了依旧会找家咖啡厅接着看书。
我们看得见的时候嘉怡在学习,我们看不见的时候她也不忘努力,时间是最公平的,岁月自然舍得把她想要的都留给她。大学四年,嘉怡没有虚度学生时代的每一寸时光。而且她比我们更清楚,能力比证书重要,才华比关系可靠。
嘉怡拎得清这些。
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该怎样去做,不被一切外来的诱惑和压力所影响,然后不露声色地把一切做好,这比什么都重要。

-2-
丁扬曾是我的同事,同样是个白富美。在迈阿密大学读了两年哲学后,她退学走后门来到了我现在就职的这家公司。
刚进公司的时候,我便听过不少有关她的传言,大家都说丁扬是因为个人作风问题被迈阿密大学开除的。毕竟那样好的大学,谁舍得放着好好的学位证不要,提前两年跑出来?
但丁扬的专业水平是真的出色,什么样的活儿放她手里,都是事倍功半的效果,若不是她毫不避讳地直言,谁都不会觉得她是走后门进来的公司。
我曾私下问过丁扬:“你为什么要走后门呢,凭你的能力,应该多的是愿意高薪聘请的公司啊?”
“我爸有钱、有人脉,我为什么不用呢?”
她从不觉得富二代的身份有什么不好。
丁扬是真的有钱,整个办公室就数她吃得最好,用得最好。闲下来的时候,她还玩玩股票、炒炒期货,不论市场是怎么样的,她倒是很少有赔钱的时候。
公司里有不少看着她赚钱眼红的同事,有几个胆子大的,时不时也请丁扬吃饭,希望她能带着他们发点儿小财。#p#分页标题#e#
丁扬爽快,请她帮忙的她都应下了,第二天就把她的书单和复印好的笔记分给了前来讨教的人。具体谁看完了那些书,谁又靠那些资料赚了多少钱,公司谁也没听过下文。
不过书单上的书是真的不少,那些密密麻麻的笔记也告诉我们丁扬赚钱,真的只是因为专业。
我曾偷偷问过丁扬:“你到底看过多少书啊?”
“没数过,不过我看书一向快。读书的时候时间多,一周最少也有4本;现在不行了,一周一两本吧。”我没想到工作那么忙她还会有时间看书,毕业后我已经很久没逛过书店了。
“那些笔记都是你自己做的吗?”
“那些啊,我工作后才开始学投资的,做得不算多。我在迈阿密读书的时候,做过的习题、笔记堆起来和我的腿一样长。”
……
我来公司不到半年丁扬就辞职了。公司的姐姐、阿姨都好言相劝,丁扬只留给大家一句:“反正我家里有钱。”
她一向张扬的。
后来听一个认识丁扬的女孩儿说,丁扬真的是主动退学的。她的学习能力强,两年便修完了四年的课程,她自然舍不得在校园里白白浪费两年的时光。既然家里有条件帮她找到工作,一纸毕业证在她那儿便没了存在的意义。
富二代不会觉得“富二代”三个字见不得人,他们善于利用身边存在的一切资源去节约成本。
辞职后,丁扬拿家里的钱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加上父亲、朋友搭线建立的人脉,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不把未来交给学位,不把依仗当做累赘,不完全依靠利用时间才能带来的东西,利用周围能利用的一切资源,做自己想做的事,身在罗马中的人有自己对人生的理解。

-3-
李茳是我学生时期认识的一个网友,参加数学建模大赛认识的。他是我认识的最热衷于参加各种比赛、自学各种知识或能力的人。
当时他才大二,还在刷托福成绩。其实他之前的成绩已经足够申请美国的任何一所大学了,刷分只是爱好。兴趣使然,备考的同时还自学着日语、俄语、西班牙语。
我和他一起参加过多场全国性的理学比赛,比赛结束后,我们也常会找家咖啡厅拼题。认识他之后的2年内,我学到的知识完全超越了之前的20年。平心而论,我从未想到过一个人可以对学习有那么大的热情。
我曾对他感慨过:“你怎么可以学会这么多东西,你一天一定有48个小时。”
“不会啊,我一天只学习大概14个小时,而且还要健身、吃饭、睡觉……”嗯,只比我高三的时候多3个小时。
李茳生活相当自律,从不会为了学习熬夜,每天还有固定的健身时间,当然,他更习惯早晨4点起床学习语言类知识。
他的奶奶是南开大学商学院的教授,爷爷毕业于清华,做生意的爸爸妈妈结缘于中央财经大学。在他的家里,长辈们每个人都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只要是感兴趣的,便没有学不会的。在那样的家庭中,他没有理由不爱学习,也没有理由不会学习。
“学这么多东西有用吗?”被他拉着学摄影的时候,我问过他这个问题。
他的答案是不假思索的:“有啊,不试试你怎么知道你这一辈子到底要干什么,不看看你怎么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有一年秋天我们一起报名了摩洛哥的旅行团,我们做了彼此的跟拍。最后一晚在蓝色小镇,我们通宵修照片时,他突然对我说:“你看,我没有骗你吧?拍照没有白学,修图也没有白学。”
生活中的多数人,都是为了生存而奔波。选择的职业,或许是最容易上手的,或许是长辈认为最稳定的,或许是最赚钱的,或许是自认为自己最适合的。但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选择和未知,不是所有人在做出选择之前,都了解过所有的选项。
李茳说,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知识是没用的,多学点儿,哪怕现在用不到,一辈子那么长,总有用到它的那天。
这个富二代教会我怎样去选择,怎样去看这个世界。
我讲过煤老板晃荡多年后事业有成,也讲过李煜子一年雅思过了6.5,他们的故事个个有个好结局。可没有谁是生来便天赋异禀、才华横溢的,花钱买过多少捷径,多少次紧要关头破釜沉舟,为了在他们的世界里扎根发芽,罗马城外的人看不懂。
罗马城里或许有最好的资源,但一定没有谁就是天生的才华横溢。#p#分页标题#e#
原标题:《比你有钱还努力的富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