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大碌竹”,东莞阿姨坚持做艾角20多年,81岁还在做!

东莞向来有春天制作艾角的食俗

在这个艾草适吃适用的节点

厚街环冈村的尹妈妈和她女儿们正忙碌起来……

【我妈妈81岁了,从记事开始就跟她学做艾角,街坊邻里很多都来我们这里买!】

尹妈妈的二女儿娟姐开心地说道。

就地取材

艾角口味别具一格

又是一个普通的早晨,厚街环冈大村南社六巷六号的院子里远远地飘出一股浓郁的艾草香味,尹妈妈和她的几个女儿们正忙着做艾角,她们有的负责清洗艾草,有的负责炒制馅料,有的负责烧柴蒸艾角……

大家互相帮忙,整个小院因为她们忙碌的身影而变得热闹起来。

尹妈妈叫尹竹满,今年已经81岁,在村里制作艾角已有20多年,如今还坚持参与制作过程。

(尹竹满)

别以为这里的艾角跟其他地方一样,能在一个地方屹立不倒20多年,一定是有它的道理。

听附近的人说,尹妈妈做出来的艾角口味独特,有着天然蒜香和乌榄叶香味。

原来,尹妈妈制作艾角时就地取材,用村里那几棵上百年历史的老乌榄树树叶给艾角垫底,选用的艾草也是村里黄泥地田间新鲜生长、开着小白花,村民们称之为“小艾”的艾草,它有别于市面上常见的大叶艾草,而且在制作过程中还要加入新鲜蒜头,馅料分为甜、咸两种。

(村里百年历史的老乌榄树树叶)

这样一来,她们家生产出来的艾角口味别具一格,大家都习惯性地称之为“厚街环冈艾角”。

关于这个事情,娟姐笑着说:

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做的艾角和其他地方的艾角有区别,只知道外婆教给母亲就是这么做的,我们也学着做!后来才知道寮步、麻涌等地的艾角原来是用香蕉叶或是其他叶垫底,也不一定放蒜头!

从小学做艾角

村民亲切地称她“大碌竹”

尹竹满是地道的村民,回忆起过去时,娟姐说妈妈从小起就和外婆一起学做艾角,长大后忙于农耕和照顾孩子们,没时间做艾角。

直到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一年春天看到田间的艾草开着小白花,心想自己也闲下来,才想起来继续制作艾角。


#p#分页标题#e#


(艾草和艾草粉)

几个女儿们在尹妈妈的带动下也学做艾角,她们不仅自己蒸来吃,也和村民们分享,甚至有人经过她们家院门口,忍不住闻香推门问个究竟,她们就把自己的艾角送给大家吃。

时间一长,尹妈妈家制作的艾角获得了大众的认可,村民和附近居民楼的住户们纷纷找到她们,建议她们多做一些艾角来卖。如今,她们做的艾角一部分自己吃,一部分满足周边市民订单需求,渐渐已有20多个年头。

由于名字叫尹竹满,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尹妈妈为“大碌竹”,只要有人找来买艾角,村民都会说:“哦,你找大碌竹!”

前几年,尹妈妈身体不适,家里的艾角暂停不做。结果她在村子附近公交车站遇到一位打听“大碌竹”艾角的人,她告诉对方自己就是“大碌竹”,那一刻尹妈妈仿佛又恢复了力气。

制作要求严格

希望将厚街环冈艾角做下去

虽然尹妈妈年事已高,但她对制作艾角的要求丝毫不马虎,在她的指导下,女儿们的艾角也学做得有模有样。

(尹妈妈在监督工作)

娟姐说母亲对艾角制作的要求很高,而且标准从未改变,甚至有些刻板和固执。

一定要用土灶烧荔枝柴,大锅蒸,就连点火都一定是用父亲习惯用的那款老式火柴,用来摆放艾角的那个簸箕也是父亲30多年前用竹子亲手制作的,新鲜的艾草要水洗去掉艾草花,口感才不会苦!艾草要自己去田里摘新鲜的,艾角才好吃!





(老式火柴和簸箕)

尹竹满的小女儿说,艾角卖3元钱一个,价格几乎没怎么改变。近年来,除了周边居民,连外面的人也听说尹妈妈做的艾角。

有特别打听到厚街环冈艾角的企业会下几百个艾角的订单,尹妈妈就会“监督”大家做艾角,有时会很忙碌,但是制作艾角的10多个环节一个不落,全部按照尹妈妈的要求完成。

虽然艾角好吃,但下一辈大都“愿吃不愿做”,尹竹满的小女儿说做艾角确实很辛苦,但是按照母亲的意愿,至少她和姐妹们会将母亲的艾角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