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将全力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升级版

东莞快意电梯的技术人员正在组装电梯。记者孙俊杰 摄

近日,由东莞市政府指导、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东莞市技能生态建设推进会暨职业技能英才交流会举行。本次交流会以“技能生态开新局 品质东莞新动能”为主题,会上宣布了塑造东莞技能生态十项行动工作计划,并启动50家试点企业的技能生态建设。

今年,东莞市人社局将全力打造“技能人才之都2.0”,推动塑造“技能生态”,旨在加快打造一支技能精湛、勇于创新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培养更多大国工匠,为推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广东省人社厅、东莞市有关领导,以及东莞市人社局有关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1 塑造技能生态 推动人与城市共成长

东莞市历来重视技能人才工作,于2018年启动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

通过积极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东莞基本建立覆盖全面、具有东莞特色的培养政策体系和工作落实机制,三年来完成学历技能素质培训132万人次,建立102家技师工作站,选树400名“首席技师”。

东莞在全省率先推行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为城市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省技能生态建设探索了经验。

广东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兼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刘正让在致辞中表示,今年东莞市率先提出了探索塑造“广泛共识、效益凸显、共同成长、开放发展”的技能生态,实施十项行动工作计划,还将启动构建企业技能生态试点,这与广东省丰富的战略性产业集群技能生态、提升产业技能效能不谋而合。

“希望东莞市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推动企业将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与企业发展、企业管理、员工成长和激励相结合,建立企业技能生态,提升技能效能,为新一轮发展创造技能红利,为我省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探索路径、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和方式方法,带动全省技能人才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刘正让说。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罗军文表示,因应当前企业重视技能的诉求,以提升技能人才工作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为重点,东莞在全省首先提出探索塑造“广泛共识、效益凸显、共同成长、开放发展”的技能生态,围绕政策支持、技能评价、技能效能、技工教育、技能资源、技能城市等六个方面,推进“技能人才之都”升级发展,推动人与城市共同成长。

目前,东莞已组织发动50家企业参与构建技能生态,全面推行技能等级认定,今年计划新增5.1万人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021年第一季度,市人社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问卷调查摸底工作,33个镇街(园区)宣传发动各行业重点企业参与问卷调查,大部分企业有意愿参与等级认定。

通过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从企业的技能岗位设置情况、技能人才培训评价情况以及开展等级认定基础等方面综合考虑,最终遴选东莞市50家技能生态试点企业,每个镇街(园区)至少有1家试点企业,其中设有技师工作站的试点企业有13家,属于倍增企业的有15家。试点企业职工数平均约4000人,技工人数约为职工数一半。

推进会上还举行了东莞市50家试点企业构建企业技能生态系统启动仪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罗军文,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刘正让,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赖少瑜,市人社局局长陈智武,广东宏川智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海川上台共同启动。

此外,2021年度东莞市职业技能竞赛启动仪式也同步启动。

2 技能生态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会上,东莞市人社局也宣布了塑造东莞技能生态十项行动工作计划。

这十项行动包括“技能人才之都”政策升级行动、企业技能生态系统构建行动、中国特色学徒制东莞探索行动、“镇街技谷”探索行动、三项工程东莞职业技能电视大赛行动、“创意粤菜 品出东莞”粤菜师傅品牌打造行动、东莞标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灵活就业人员技能提升行动、高技能人才培育行动以及技能生态宣传行动。

据了解,为继续深化“技能人才之都”建设,聚焦“技能效能”,塑造“技能生态”,赋能“品质东莞”,东莞人社创新提出“五推进四贯通三变革”,推进企业技能人才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提升企业自主培养人才的能力,促进企业构建技能生态系统。逐步实现“广泛共识、效益凸显、共同成长、开放发展”的技能生态,赋能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中,“五推进”指推进建设技师工作站、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开发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标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等五方面的开展;“四贯通”指促进技能等级自主认证与员工薪酬制度、与工程技术系列、与人才职业发展、与公司战略等四方面的贯通;“三变革”指实现效率变革、动能变革、质量变革,提升技能效能。#p#分页标题#e#

近年来,东莞积极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各类主体动力有效激发,基本建立覆盖全面、具有东莞特色的培养政策体系和工作落实机制,提前一年完成培训百万目标,为东莞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也为全国技能人才培养探索了经验。

目前,东莞人社推动企业建立的102个“技师工作站”成为企业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成功开发和认证了职业技能培训标准70个,其中与人社部劳科院合作开发的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成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全面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2家企业根据自己的岗位特点和生产需要,完成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507人;大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累计有70家企业申报备案,培训企业职工达5697人。

东莞市人社局方面表示,将按照紧密对接打造新动能需求,紧密对接服务对象的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促进广大劳动者的能力成长、职业成长、保障成长、价值成长,促进人与城市共同成长、相互支撑、相互成就。

3 四镇率先创建“镇街技谷”

在交流会上,主办方为横沥、虎门、长安、寮步四镇颁发了“东莞市镇街技谷创建单位”牌匾,这意味着“镇街技谷”的创建工作将在这四个镇率先开展。

在十项工作计划中,推动各镇(街)、园区加大技能提升投入,探索建设“技术进步、员工成长、产业集聚”的镇街技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根据市人社局“镇街技谷”探索行动部署,2021年,东莞将推动四个以上镇街、园区创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技能培训体系、平台和品牌,大力推动企业技能生态建设、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培训,以技能人才集聚赋能产业发展,推动“技能人才之都”建设在镇(街)、园区层面的深度开展。

“镇街技谷”探索行动是一项全新的经验探索,这项工作将如何开展,交流会现场的与会嘉宾都十分感兴趣。活动上,横沥镇委委员袁邦湖上台发言,分享了打造镇街技谷及技能人才工作经验。

据介绍,近年来横沥镇借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东风,结合横沥产业人才需求,围绕打造“模具强镇”战略规划构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促成33家企业与市技师学院、高训中心等院校机构开展合作,引导中泰模具开发技能等级评价规范,开发技能等级自主认定,构建企业自主评价体系;搭建了横沥镇十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采取“政企协”三方办学模式打造模具技术培训平台,打造一批横沥“金牌家政”等三大平台。

“构体系、搭平台的同时,我们还着力优化了三项措施,包括推动管理服务精准化,培训标准化、技能竞赛常态化,在横沥营造出崇尚技能、争创一流的良好社会氛围。最终探索总结出‘233’人才培养模式,到目前为止,这种模式共培养产业人才862人、451名技能人才通过考核待遇提升,在全市各类竞赛中,横沥参赛者获奖人数占全市的34%。”袁邦湖说。

据了解,“横沥技谷”工程启动以来,工程覆盖范围广、针对性强、实用性高,与横沥镇支柱产业特点、就业群体情况相适应,全镇培训规模和水平稳步提升,2020年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超过2万人次,有力地支持横沥经济社会的发展。

■链接

塑造东莞技能生态十项行动

一、“技能人才之都”政策升级行动

推动国家、省、市政策融合,谋划新一轮的政策升级,结合贯彻落实《“广东技工”工程实施方案》,制定“技能人才之都”2.0政策,推动塑造“技能生态”,加快打造一支技能精湛、勇于创新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培养更多大国工匠,为推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二、企业技能生态系统构建行动

以技能提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为重点,累计推动50家条件成熟的企业试点构建企业技能生态系统,实施“五推进四贯通三变革”。“五推进”指推进建设技师工作站、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开发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标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等五方面的开展;“四贯通”指促进技能等级自主认证与员工薪酬制度、与工程技术系列、与人才职业发展、与公司战略等四方面的贯通;“三变革”指实现效率变革、动能变革、质量变革,提升技能效能,推进企业技能人才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三、中国特色学徒制东莞探索行动

立足东莞产业发展需求,探索推动产教融合的中国特色学徒制培育模式,实现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无缝对接。一是开展校企双制培育模式,实现“招生即招工,进校即进企”,2021年合作企业60家,在校生3600人;二是推行国际化合作培育模式,推动职业(技工)院校与国外一流职业教育机构合作,2021年国际班118个,在校生3800人;三是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育模式,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的方式培育3600人。

四、“镇街技谷”探索行动

推动各镇(街)、园区加大技能提升投入,探索建设“技术进步、员工成长、产业集聚”的镇街技谷。2021年推动4个以上镇街、园区创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技能培训体系、平台和品牌,大力推动企业技能生态建设、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培训,以技能人才集聚赋能产业发展,推动“技能人才之都”建设在镇(街)、园区层面深度开展。#p#分页标题#e#

五、三项工程东莞职业技能电视大赛行动

对标“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要求,优化整合市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形成三个系列竞赛。2021年将举办三项工程系列共18场市级比赛,其中重点打造三项工程职业技能电视大赛,带动镇街办赛、企业练兵,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技能、崇尚技能、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良好氛围。

六、“创意粤菜 品出东莞”粤菜师傅品牌打造行动

构建“1+1+5”工作体系,落实粤菜和“粤菜师傅”战略部署,打造“创意粤菜 品出东莞”工作品牌,探索“名厨名店出名菜,产业创业带就业”的“三名三业”工作模式,构建“粤菜师傅”标准、人才、产业、文化、就业工作矩阵,以“传承、健康、匠心、创意”为导向,促进粤菜在东莞的高质量发展,以“品味名菜、品牌名店、品质名厨”为“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贡献东莞力量。

七、东莞标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服务高质量发展需求,继续组织开发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标准,2021年新开发40个,累计开发达110个,同时积极推荐申报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标准。将职业技能课程培训标准引入“一镇一品”产业人才培训目录,提升培训质量,其中,使用省培训课程标准开展培训的,可按规定发放《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配合国内国际双循环、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等需求,开展“培你赢销”等系列专项培训计划。2021年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30万人次。

八、灵活就业人员技能提升行动

承担省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试点任务,指导新业态平台对从业人员开展适岗职业技能培训。举办100场专题培训班,提升灵活就业人员技能素质。

九、高技能人才培育行动

推进技能人才多元评价,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开展技能等级自主认证,推动技工院校试点开展技能等级认定,推动社会第三方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提高多元化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与东莞产业和社会发展更契合。发挥“市高训中心+13个实训分基地”的实训平台体系作用,以生产性实训模式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实现企业需求与学生培养无缝对接,年实训量超过20万人次。

十、技能生态宣传行动

围绕技能使生活更美好、塑造“技能生态”,赋能“品质东莞”,构建“成长之城”,开展技能生态宣传行动计划。依托各类媒体、互联网、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等,广泛宣传塑造技能生态行动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宣传解读,提高政策知晓度和惠及面。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在社会上营造尊重人才、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

相关

东莞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发展历程

2019年底 东莞市新奥燃气有限公司、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入选广东省第二批职业等级等级认定试点单位。

2020年6月 东莞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成功备案。

2020年8月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关于东莞市开展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通知》。

2020年9月 东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成功备案。

2020年9月、11月 东莞市新奥燃气公司、东莞市轨道有限公司两家试点企业先后举行东莞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启动仪式并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标志着东莞市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用人单位自主评价、政府部门指导监管的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已逐步确立。

2020年10月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行全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推进会,33个镇(街)分局、12家意向企业及行业协会、院校参加了会议,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有效营造企业自主评价人才的浓厚氛围。

2021年第一季度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问卷调查摸底工作,全市33个镇街宣传发动各行业重点企业参与问卷调查,大部分企业有意愿参与等级认定。通过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进一步掌握全市重点行业企业的技能岗位设置情况、技能人才培训评价情况以及开展等级认定基础,为东莞市谋划全面推进开展企业自主认定提供有力依据。

记者 龚名扬 通讯员 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