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获殊荣!中堂龙舟再添光彩!

3月31日上午,在东莞市文化馆实验剧场举行了2021年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总结东莞市非遗保护工作一年的成绩,以及工作开展方面新的突破,表彰市镇各级非遗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非遗相关比赛获奖选手以及获得市级传承人、传承基地的获奖者和单位。



总结会上表彰了中堂镇文化服务中心邵学成获得第二届东莞市非遗故事大赛金奖,中堂镇龙舟制作技艺传承人霍沃标入选东莞市第五批市级非遗传承人名单,中堂镇斗朗霍沃培龙舟造船厂入选东莞市第三批市级非遗传承基地名单,并现场颁发了证书。

接下来,中堂镇文化服务中心将认真总结、继续做好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落实《中堂镇文体振兴三年发展规划》的各项部署,努力擦亮中堂镇龙舟文化品牌。

中堂龙舟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位于东莞市辖区的西北部,北倚东江干流,东江支流环绕四周,河涌交错,是典型的水乡。尤其珠三角区域河网纵横,人们的生产、生活与舟船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中堂都要举办龙舟景,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每年五月中堂镇9个村轮流上演龙舟景,素有“中堂龙舟九景”的说法,会景时全镇人倾城出动,万人空巷,齐聚江边观看龙舟竞渡,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百十条龙舟呐喊着争先恐后,十几万观众呐喊助威。

中堂不但龙舟景点多、龙舟数量多,制售龙舟也多,这里每年生产许多龙舟,销往各地,龙舟制作技艺是这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龙舟这项独具传统和文化特色的民间活动,正演变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体育竞赛和文化活动,中堂镇龙舟代表队积极参加市、省、国家乃至国际龙舟邀请赛和各类重大比赛活动中均成绩卓著,多次获奖。

屡获殊荣

中堂数百年的龙舟景,传承了龙脉,成了珠三角龙舟文化发源地之一,影响越来越大。2006 年中堂镇荣获了“中国龙舟之乡”称号;2008年,中堂“龙舟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9年中堂镇申报的“中堂龙舟景”被广东省批准列为第三批广东省非遗名录。另外中堂镇2010 年被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学家协会评为“广东省龙舟文化之乡”;2010 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中国龙舟文化之乡”;2011 年被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学家协会评为“广东省民俗文化传承保护研究基地”;2011 年中堂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在文体振兴规划的促进下, 中堂龙舟运动蓬勃发展, 带动了群众的广泛参与热情, 纷纷以俱乐部的形式组建龙舟队伍, 积极参加镇内的龙舟竞渡活动, 并组织参加国家省市各项赛事, 争得不少荣誉, 擦亮了中堂龙舟品牌。继2019年中堂镇龙舟代表队获得穗莞杯两区合作国际龙舟嘉年华500米直道竞速、2000米绕圈赛的双冠军之后,2020年中堂潢涌老友俱乐部, 在中国民族民间龙舟公开赛国家级赛事上, 代表中堂勇夺男子200米和500米直道竞速比赛双料冠军, 为中堂镇夺得傲人成绩。


龙舟制作技艺

中堂龙舟制作技艺也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堂制作的龙舟基本特色为“大头龙”,龙头大且威武,船身狭长,两头翘起,潇洒流畅。在岭南水乡,龙舟景年年有,因此龙舟制作越来越兴旺。改革开放后,中堂本地及附近镇区,连同增城、博罗等县、市求船者激增,中堂的龙舟制造业达到一个新的高峰。鼎盛时期,中堂拥有10余间龙舟制造厂,所生产的龙舟,除供应全市外,还供应增城、博罗一带地区。

龙舟技艺传承

近些年,中堂镇积极挖掘培养龙舟制作技艺师傅,促进技艺传承,目前龙舟制作技艺有国家级传承人冯怀女,省级传承人冯沛朝,市级传承人霍沃培,其他龙舟师傅20余名,建立了系统的中堂镇龙舟师傅名录,制定了镇级传承人保护机制和授徒奖励机制,不断鼓励年轻人加入龙舟传承队伍。另外中堂镇还鼓励龙舟师傅进行逐级传承人申报,鼓励传承人经常参加各类非遗交流活动及展览,积极参加媒体宣传和非遗进校园活动,扩大中堂龙舟制作技艺的影响力。

#p#分页标题#e#中堂镇龙舟制作技艺的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好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堂龙舟制作技艺,中堂镇委、镇政府制定了《中堂镇“三张牌”龙舟发展规划(2019-2021)》、《中堂镇文体振兴发展规划(2020-2022)》,多措并举促传承发展。(一)创新活动形式,举办中堂镇线上龙舟民俗文化节。2020年初中堂镇已向省民协递交了省龙舟民俗文化节永久落户的请示, 并基本确定落户, 然而受新冠疫情的影响, 原定于7月龙舟节期间举办的“ 广东省龙舟民俗文化节签订协议” 延迟, 待2021年举行。镇文化服务中心针对疫情防控创新活动形式, 将龙舟民俗文化节改为线上宣传、线上体验的方式, 在龙舟月期间举办了一系列的龙舟民俗文化活动, 包括起龙仪式、龙舟条漫展、龙舟知识图集、短视频、龙舟座谈会、龙舟文创上线及龙舟巡游活动。此次线上龙舟文化活动共发布全市首创的百米龙舟条漫, 共有42幅作品, 记录式视频5条, 各类形式的图文、视频推文40多篇;线上龙舟H5互动游戏平台1个, 活动吸引50万人次参与, 送出龙舟文创礼品500余份, 带来阅读流量120万余次, 线上龙舟文化节本土受益群众逾18万人次。

(二)加强龙舟理论成果研究。整理出版相关龙舟书籍有《中堂龙舟景》、《中堂龙舟传奇》、《东莞龙舟志》、以及龙舟研讨论文几十篇。2016年-2018年配合国家抢救性记录工作,形成了“龙舟制作技艺抢救性记录片”70个小时的时长纪录片。

(三)完善架构,健全队伍,发展壮大中堂龙舟俱乐部。2020年中堂镇公布了《中堂镇文体振兴规划》以及《关于印发促进中堂镇户籍人员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专门就非遗的传承制定了奖励制度,凡中堂镇市级以上传承人可亲授一位徒弟,相应给予授徒补助,致力于龙舟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对镇内7个龙舟俱乐部扶持4.5万元/年/个的经费, 用于日常队伍建设、训练及参加比赛的经费支出。俱乐部代表中堂每年参加3次以上比赛, 并取得一定名次的给与一定奖励, 每年设立奖励基金15万元。


(四)提高中堂镇龙舟民俗文化节的影响规模。除每年做好举办的中堂龙舟景,中堂镇还计划举办广东省龙舟民俗文化节,传承好龙舟民俗文化,每三年举办一次大型龙舟民俗文化节。

(五)提升非遗传承人的福利保障。龙舟制作技艺是中堂镇的国家级非遗项目, 目前有国家级传承人1名, 省级传承人1名、市级传承人1名, 为提升非遗传承人的福利保障和工作环境。拨付传承人补贴及传承基地运用补助,2020年6月4日镇文广中心组织召开了2020年中堂龙舟发展规划座谈会, 并现场向我镇的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颁发了传承人补贴, 鼓励他们继续做好非遗的传承保护。文化中心对镇内冯沛朝、霍沃培、霍沃标三间龙舟制作基地进行了升级改造, 完善了传承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并提升了传承人的福利保障, 为传承人颁发了镇级非遗传承补贴, 在三大传统节日为传承人送去节日关怀。

(六)设立非遗传承人亲授徒弟补助。为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龙舟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队伍, 中堂镇文化服务中心设置了亲授徒弟出师奖励制度, 中堂镇霍沃培、霍沃标、冯沛朝三个师傅的亲授徒弟( 仅1名) , 由师傅倾囊相授。2020年12月9日中堂镇文化服务中心, 邀请了东莞市非遗中心副主任、中堂龙舟协会会长及副会长, 中堂镇三位龙舟师傅交叉考核, 组成五人评审组, 对他们的亲授徒弟进行了考核, 经考核三位徒弟均合格, 各给予了5万元的扶持奖励。

(七)升级改造三间龙舟船厂,改善非遗传承环境。国家级非遗项目龙舟制作技艺是中堂的城市名片, 而镇内三间龙舟传承则是各类媒体了解中堂龙舟文化的重要场所, 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好非遗技艺, 改善传承人生产环境, 改变龙舟非遗船厂旧厂房的面貌, 中堂镇投入了5 4万元对三间船厂进行了升级改造, 对船厂进行地面流平、棚顶更换、电源线路维护、墙面龙舟彩绘、宣传展示布置、船厂门窗升级以及统一船厂V I形象, 彻底改变龙舟船厂脏乱差的窘况, 该项目已基本完成改造,营造成了整洁舒适、氛围浓厚、知识普及的龙舟传承基地, 为各级媒体了解中堂龙舟非遗文化、组织各类非遗研学、接待相关镇街单位参观提供了便捷的传承载体, 充分展示中堂的龙舟文化底蕴。

(八)建设大型中堂镇龙舟非遗传承基地。新建一个中堂龙舟非遗制作展示基地,初步选址中堂镇马沥村,打造成为集生产、展示、陈列于一体的龙舟制作技艺传承基地,为“龙船制作技艺传承”提供研究交流活动平台。

(九)积极进行龙舟文创产品开发。中堂镇文化服务中心2020年继续加强了中堂龙舟文创系列产品的量产,6月份生产的第二期中堂龙舟节系列文创产品, 包括直柄伞、折叠伞、抱枕、杯垫、钥匙扣、明信片、马克杯、鼠标垫等13款产品, 合计约5000件, 设计精美, 极受中堂市民欢迎。10月份生产的第三期的进校园系列文创产品, 包括龙头彩绘白模以及龙舟模型立体拼图, 合计6000件, 产品设计新颖, 极富创意,深受孩子及中堂市民喜爱, 在中堂镇的进校园活动中起到了非常大的教育作用。8月中堂龙舟师傅霍明钊制作的龙舟模型参加第十二届中国非遗大展获得了薪火传承入围奖,1 2月份中堂镇龙舟文创产品还受邀参加了“ 物赋新蕴— 广东( 大湾区) 文创联展” , 与广东省其他地市的文创产品一同在珠海博物馆展出, 得到了许多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市领导及专家媒体的关注。#p#分页标题#e#

(十)积极扶持小龙舟模型工艺品的生产和包装。象征着“高龙抬头”“生龙活虎”“龙马精神”“顺龙顺水”的好意头的小龙舟比较受欢迎。为扩大中堂镇龙舟文化的影响,中堂镇文广中心通过统一采购的形式,扶持龙舟模型工艺品生产,维持龙舟模型工艺品的生产,满足大众的爱好收藏。

(十一)举办“龙的传人”龙舟非遗进校园。每年中堂镇人民政府投入资金用于开展龙舟文化进校园及龙舟技艺培训班活动。提高社会各界对于龙舟技艺的认识,发掘龙舟制作技艺苗子,促进龙舟制作技艺的普及和代系传承。

(十二)利用媒体推广宣传,非遗工作喜创佳绩。中堂龙舟参加了东莞市乐购东莞活动, 通过线下展示与线上直播形式进行推广;录制了龙舟技艺、抖音短视频, 联合腾讯拍摄了电竞跨界合作视频;入选“ 东莞礼物” 候选产品, 媒体报道方面, 中堂镇龙舟节及龙舟技艺得到了央视、新华网、大粤网、省非遗公众号、南方都市报、东莞日报、等国家、省、市各级媒体的报道, 扩大了中堂龙舟非遗影响力。

2020年东莞市非遗保护工作会上, 中堂冯沛朝师傅获得省级非遗传承人称号, 中堂文化中心获非遗先进工作单位奖和一个非遗先进个人奖;另外中堂镇青年传承人霍明钊参加中国第十二届非遗大展斩获入围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