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120个接种点!东莞推动大规模人群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工作

自去年2月29日起,我市已连续超过400天无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报告。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4月10日,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率队走进“阳光热线”直播室,现场回答广大听众、网友的提问,并与大家进行在线交流。 

当前全国共有高风险地区3个,中风险地区6个,均在云南省瑞丽市;除云南瑞丽外,全国其他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是疫情仍然在全球流行,我国由输入病例引起局部疫情的风险依然存在。为了预防新冠病毒,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目前,东莞市大规模人群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已开启,我市辖区内18岁~59岁的所有未接种新冠疫苗的市民(无户籍要求)均可以免费接种。

mark_1616671017639430.jpg

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张泽武表示,我们国家前期疫情控制的比较好,所以人群里因为自然感染新冠病毒而产生免疫力的人群比例比较低。只有通过大规模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才能建立起人群的免疫屏障,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尽快地恢复到新冠疫情发生前的状态。

目前,东莞已开设新冠疫苗接种门诊88间,设置大型临时接种点32个,截至4月9日,全市已接种新冠疫苗超过110万剂次。目前已经有部分群众知情、自愿、免费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虽然可以产生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但是任何疫苗的保护力都不能达到100%,部分人在接种完疫苗后可能不产生抗体仍然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因此,在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免疫屏障的情况下,即使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日常的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仍然要坚持。

温馨提醒:五一假期很快就要到了,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市民朋友外出旅游还需要保持警惕。

建议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出行前要了解目的地的疫情情况,避免前往近期有疫情报告的地区,如有发热、咳嗽、腹泻等不适最好不要出行。

第二,要备好口罩、手消毒剂等必要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期间,应全程正确佩戴口罩,保持手清洁,服从乘务人员的管理,妥善保存相关票据,以备查询。

第三,在人员密集的场所要正确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手肘、纸巾掩住口鼻,随时做好手卫生。

第四,在景区活动时要遵守秩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入住酒店后,要及时开窗通风;在餐厅用餐时应避免聚集,付款时尽量使用电子支付,减少接触。

最后,旅行期间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要立即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mark_1616671063172545.jpg

新冠疫苗接种小贴士:

一、疫苗虽经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质,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我符合接种条件吗?

答:因每个人身体状况的个体差异,建议市民可在接种前向接种医生咨询、并详细说明自身身体状况,由接种医生在接种现场根据市民身体状况、疫苗接种禁忌等给出接种建议。如市民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可向接种门诊咨询。“东莞疾控”微信公众号也会适时发布群众关心的、常见的有关疫苗接种的问题。

二、打完第一针后有感冒发烧的症状,可以延迟吗,延长的时间是多久呢?

答:部分市民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等一般反应,因无法区分这些一般反应症状是接种疫苗引起的还是自身免疫力降低引起的,建议如有感冒发烧等症状,可延迟接种。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的指引,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因此,第2剂在接种第1剂后21天-56天完成接种即可。

三、打完针后出现发热症状,怎么知道是病毒引起的还是打完疫苗出现的症状?需要去医院吗?

答: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紧急使用时收集到的信息,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1至3天症状自然减轻至消失。如发生上述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加重,或出现严重症状,可能是偶合了其他疾病,就需要及时到医疗机构诊治并告知接种单位处置。

(记者 曹雪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