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莞城迈豪街易涝点已“摘帽”!

微信图片_20210428142252.jpg

汛期临近,暴雨造成的城市内涝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4月28日上午,东莞市水务局组织莞城街道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易涝点应急排水防涝演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记者从活动中获悉,“十四五”期间,东莞将全面完成全市150个易涝点的整治工作。

微信图片_20210428141952.jpg

莞城一易涝点已“摘帽”

据介绍,澳南二马路与八达路的交汇处是莞城四个易涝点之一。由于周边的管道设施设计比较小、会水面积比较大,经常出现积水内涝现象,其最大的积水深度达30cm左右。

微信图片_20210428142303.jpg

△澳南二马路八达路交点路口

除了澳南二马路与八达路交点路口外,莞城的易涝点还包括:东平街易涝点(雍华庭路口)、兴贤街易涝点(东门广场花街下面)和草塘易涝点(金牛路人行天桥路口)。目前,迈豪街木巷易涝点的整治工程已完工,有效缓解群众雨天出行难问题,摘掉了“易涝点”的帽子。

微信图片_20210428142225.jpg

全市150个易涝点已完成整治105个

近年来,市水务局一直将城市内涝治理作为重要的民生工作来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方面,通过编制规划管控标准等措施遏制易涝点“增量”,另一方面通过建强队伍、预置物资等非工程措施和易涝点整治工程措施,减少易涝点“存量”,不断减轻内涝造成的影响。

截至2021年3月底,全市登记在册的150个易涝点,已有105个完成整治,“雨天看海”的现象得到较大改善。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市150个易涝点的整治工作全面完成。

延伸阅读:

不可不知的雨天安全出行小知识

小心“吃人”井盖。如果发现路面有漩涡、突泉时一定要绕行,也要留心路面上的特殊标志,这些可能是发现险情后提醒大家要小心的标志。

一、远离电力设备。

在积水路段,要远离电线杆、路灯杆等电力设备,以防出现电路浸泡后漏电;一旦发现电线断落在水中,切勿触碰,应当立即在周围做好标记,通知供电公司处理。

二、远离老旧建筑物体。

一些年代久远的建筑会因雨水冲刷和浸泡变得不牢固,容易导致塌方事故,切忌在老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下躲雨,远离建筑工地的临时围墙等。

三、避免在空旷地行走。

雷雨天气时,不要在空旷地带、水池边等行走,不在室外接打电话;尽量避免外出,如需外出时,远离户外广告牌等,提防高空坠物。

四、不用雨具遮挡视线。

很多市民朋友为了不让雨水溅到身上,会把雨伞倾斜,不仅会挡住视线,也容易引发意外事故;雨伞、雨衣尽量不要遮挡眼睛,保证看得清道路情况。

驾驶员出行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一、留心路上行人。

遇到行人时,应提前减速慢行、多鸣笛和耐心避让;在夜间雨中驾驶时,地面因积水会反射光线,此时应适当地变换远近灯光,有助于及时发现前方障碍物。#p#分页标题#e#

二、提前规划路线。

出发前规划好出行路线,提前查询天气状况和拥堵路段,遇到暴雨、雷雨时段要谨慎避开,注意错开上下班通勤高峰期。

三、注意低速慢行。

雨天路面湿滑,会导致车辆的制动距离加大,因此车辆行程过程中要低速慢行、保持车距,防止因车辆打滑与前车发生追尾事故。

(记者 苏婵 何振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