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万江街道开展了三次大规模核酸筛查采集工作,坚持“应检尽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原则,以社区为单位设立核酸采集点,动员组织全街道进行全员核酸采集。万江人民医院闻令而动,迅速组织集结了全院医疗、护理和行政(有医学背景)等骨干,组成核酸采样医疗队,奔赴各社区为居民们采集核酸样本。在三次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中,万江医院的医务人员再次彰显了白衣逆行者的风范——召之能来,来之能战,为守护万江群众的生命安全全力以赴。
在这支核算采样医疗队伍中,大多都是参与了万江街道三次大规模核酸筛查采集工作,来自该院胃肠镜中心的张志坚医生和何婉笑护士就是队伍中的一员。
“他们乐于贡献的精神特别强,工作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在日常工作中对病人态度也很好,得到很多病人的称赞和同事们的肯定。”这是万江人民医院胃肠镜中心的主任黄礼云对他这两位同事的评价。
张志坚:挺身而出、无怨无悔

图为群众为张志坚(右二)送上爱心物资
“放松别紧张,啊......”在水蛇涌社区核酸采集点,一位身穿防护服的医生弓着腰,将一根无菌长棉签伸进群众口中绕几圈后,麻利地折断棉签顶端,将其放进采样管里......整个作业一气呵成。他就是万江人民医院胃肠镜中心的医生张志坚。
张志坚是疫情防控战线上的一员“老将”。在去年抗疫期间,他曾请战前往市九院参与救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如今核酸采集对他而言可谓驾轻就熟。在万江三次核酸筛查采集工作中,他都被分配到支援水蛇涌社区。他认为,作为医生,就应该在人民需要你的时候挺身而出,无怨无悔,“穿上白大褂,就要对得起这身衣服。”

图为张志坚(右一)在胃肠镜中心工作
除了完成医院的日常工作,抗疫一线若有需要,又立即投入到核酸采样的工作中,能够回家陪伴家人的时间自然变少了——对此,张志坚十分感谢家里的老人,“家里老人很支持我们的工作,孩子也交给他们,我们夫妻才能安心投入到防疫一线。”张志坚说,他和妻子都在万江医院工作,在各自抗疫的战场上,他们都是主力,而家里的两个孩子只能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
在万江三次核酸筛查采集工作中,张志坚夫妻俩都一直坚持在一线的工作岗位上,“只有大家稳了,小家才能安。”张志坚笑着说。
在万江医院,像张志坚夫妇这样共同坚守在一线的医生夫妻还有许多,他们不只是伴侣,更是战友,以携手共进演绎爱情最美的模样:“最无奈的是,你也是医生;最骄傲的是,你是医生。”
何婉笑:有需要,我一定在

图为何婉笑(左一)在为群众进行采样工作
6月18日下午,万江人民医院胃肠镜科护士何婉笑结束一天的工作,准备回家休息时,突然接到医院紧急通知:立即集结出发前往0769小区核酸采集点参加万江街道第二轮全员核酸采集工作。她立即带队来到采集点,投入核酸采集工作。
她这一次“出征”,是医院考虑到她参与过集中医学观察点服务和万江第一次大规模核酸采集工作,还任命她为小分队队长。身为“小头目”,在保证自己的采样工作顺利完成外,她还要兼顾统筹调配医务人员工作时间、防控物资,与当地社区沟通协调优化采集流程提高采集效率以及维持现场秩序等工作。在经过持续20多个小时、与队员的通力合作下,小分队顺利完成了0769小区的核酸采集任务。不过,在该小区没解封前,她和队员们的工作还不能算真正完成。在获得该小区全员核酸采集“全阴”的报告后,她和队员松了一口气,在向医院上级负责人报完“平安”后,才回家休息。

图为何婉笑(左四)采样工作完后在休息
然而,因应我市疫情形势,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万江医院医护人员需再度集结到万江各采集点开展工作。这一次,医院综合考虑人员身体负荷等因素,建议让其他同事代何婉笑“出征”。这下她可不愿意了,“我休息好了,我还能继续干!换别的同事上,可能经验没有我充足。”何婉笑婉拒了医院的建议,再度上阵,与队友圆满完成了第三次核酸采集工作。#p#分页标题#e#

何婉笑回忆,在华南摩尔附近的很多商家或市民,都主动热情地把爱心物资摆在她们身后,在工作完成后,她转身一看,便被这一幕场景所感动,“我们还没来得及道谢,他们就走了。”这也是她在抗疫一线最难忘的事情。
就在采访结束后不久,一通电话打到了何婉笑的手机上:“何护士,25号早上,你作为小组长,负责带一支小分队前往……”一声令下,何婉笑又将加入全民核酸检测工作队伍。她坦言,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责无旁贷,“有需要时,我一定在!”


图为何婉笑结束支援工作回到医院
“他们两个在抗‘疫’过程中可以说是身经百战了,都勇于冲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是我们身边最美的逆行者。”黄礼云主任对张志坚、何婉笑两人在本次抗疫“阻击战”中的敬业、专业态度“点赞”。
万江白衣天使满怀激情,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每一场战斗中,以勇气和担当为群众筑牢健康屏障。面对病毒,面对未知的风险,他们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