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较量!东莞200多名“病毒侦察兵”与时间赛跑

6月18日,东莞通报新增1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在接到阳性病例报告的那刻起,东莞和病毒之间无声的赛跑瞬时启动。由219人组成的流行病学调查团,争分夺秒赶往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马不停蹄往实验室送取样本、以帧为单位反复观看监控视频……这些“病毒侦察兵”用夜以继日、义无反顾的付出,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微信图片_20210627111500.jpg

火速组建219人的流调团队 争分夺秒阻断病毒传播

疫情发生后,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组织下,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张泽武临危受命,肩负起疫情防控现场工作组总指挥的重任。由东莞各镇街(园区)卫健部门、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公安干警、高校师生等219名人员组建的流行病学调查团队闻令而动,奔赴现场,随即开展流调处理,用最快的速度、最细致的调查,摸清病毒传播链,阻断病毒传播。6月18日17时,初步判定在东莞密切接触者163人,并全部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微信图片_20210627111441.jpg

一条条待查疫情信息,在电脑屏幕上持续滚动;一个个已落地的排查情况,被迅速传达到抗击疫情一线;一组组确诊病例轨迹回溯,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发布周知……流调工作组下设的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现场处置组、交叉采样组、信息组和后勤保障组6个工作小组各司其职,健全联防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为快速有效控制疫情及时提供线索与资料。

尽早摸清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就能尽快阻断病毒转播。流调队员们穿上防护服,详细询问确诊病例过去14天都去过什么地方、跟谁见面、在哪里就餐等,实地证实后通过大数据等技术,自轨迹起点向前、向后延伸,逐步还原确诊病例过去14天的全部行动轨迹。这样的轨迹还原,往往需要三四个小时。

微信图片_20210627111455.jpg

与此同时,奔赴现场的现场处置组也在加紧完成现场走访和调查。“我们锁定了行动轨迹中李某婷用餐的麦当劳,在和经理交流时发现有几个新华学院的学生在餐厅做兼职,这立刻引起了我们的警觉。”疫情防控现场工作组总调度黄振宇继续分析,“这个学校面积大、人员多,管控形势较为严峻,怎么甄别曾经到过餐厅的学生就成了极为紧急的任务,于是我们迅速提出增员支援的申请。”

19日21时,流调组人员及时补充到位,初步圈定确诊病例密接者范围,而这当中,包含了后续确诊的第二、三例病例。“我们总结出的经验就是及时果断地开展管控,这是阻断病毒继续传播的有效手段。”黄振宇说。

微信图片_20210627111452.jpg

党旗一线飘 扎实筑起防疫“红色堡垒”

人心齐,泰山移。如何更有序地组织这支两百余人的队伍尽锐出战?让党员冲在最前面成了他们的回答。“219个队员里有107个党员,我们迅速地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由罗东副主任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张泽武表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争当先锋,争作表率。

黄振宇的嗓子因为连续作战已经沙哑,“我们很多队员连续三天两夜只能睡三五个小时。一想到各种各样的线索细节,根本没有睡意,都想尽快复盘一遍,拼尽全力冲在病毒前面。”像他一样的党员干部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坚守一线不退半步,不断优化应急处置方案。

“一旦疫情发生,卫健部门、疾控部门和公安部门会同时到达现场,同时开展调查,同时阻止疫情,这是我们这次本土疫情处置的重大突破,对我们流行病学现场疫情处置工作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张泽武直言,“三同时”原则的落实到位,为及时开展管控创造了优势条件。

流调四组深夜研判密接(杨盛)。.jpg

▲流调四组深夜研判密接

“扫雷式”摸查!不错过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

根据国家最新相关规定,密切接触者是指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4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4天开始,未采取有效防护与其有1米内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范围广、任务重,然而为了消除有所遗漏的顾虑,流调组坚持在确诊病例长时间暴露的重点场所再复盘,这一坚持,带来了疫情防控的新线索。“学校的学术接待交流中心被用来作隔离点,由于情况紧急,先安排了部分学生隔离,其中正好有在确诊病例去过的麦当劳兼职的学生。”流调组6分队队长陈志云解释道,“那么这一群隔离的学生都变成了高危人群,我们也新增了对密接的判断。”#p#分页标题#e#

“轨迹还原过程中也会出现意外情况,比如确诊病例李某婷在停车场的轨迹不清晰,正好所处的位置是监控死角,”流调组4分队队员杨盛说,“当时我们就把附近能看到的十多个来自各个角度的监控视频,从晚上八点一直看到凌晨三点,反反复复看,不错过不放过一分一秒,再去梳理轨迹,甄别密切接触者。”拿到初步疫情线索后,联动机制的各个部门通过人像识别、扫码交易记录等手段,一步步往下捋清,最终把密接者、次密接者找出来。

吴德元6月23日前往厚街初筛阳性者家里做流调和采样1.jpg

吴德元6月23日前往厚街初筛阳性者家里做流调和采样

兵贵神速 他们有“拧成一股绳”的韧性

5月26日前往深圳龙岗区支援,随后前往广州南沙区支援……流调组2分队队长吴德元从上个月开始便在发生疫情的各地之间奔波。6月18日,在省的统一部署下,吴德元返回东莞后支援流调工作,加入这场和时间、病毒的赛跑。

“每一轮的流调对我们的体力、精神都是很大的考验,”吴德元说,“像我们组反复在东城、常平、厚街等镇街开展现场调查摸排、采样复核,第一时间处置突发情况,另外还要对重点场所进行复盘,根据公安推送的数据去电话流调,确保不漏过一个人。”

微信图片_20210627111448.jpg

电话流调中难免遇到情绪激动的调查对象,陈志云对此深有体会,“有些调查对象不愿意讲真实的过程,或者经过较长时间,记不清去过的所有地方。也有的调查对象因为自己是密接或次密接而变得很焦虑和紧张,这时候我们就得耐心细致地引导。”结合手机信号轨迹以及公安调取的监控录像,流调组最终能够判断出流调信息的准确性。

微信图片_20210627111431.jpg

经过连续八天八夜的作战,流调组工作人员脸上多少带着疲惫,但在突发情况面前,大家始终保持拧成一股绳的韧劲,时刻做好一级战斗随时出动的准备。“有一天晚上十点我们接到凤岗镇有一例疑似病例的报告,接到命令之后,5分钟内队员集结完毕,所有战斗装备箱的物资也准备完毕,仅用一个小时跨越60公里从市区到达凤岗,迅速开展流调工作。”杨盛回忆起这几天的点点滴滴,脸上透露出些许自豪,“我是从部队转业的,体会更加深刻,可以说是兵贵神速。大家齐心协力,立即对当地进行管控和调查,完成工作任务的速度也很快。每完成一次任务,就觉得心里的石头能放下一点。”

省支援东莞流调队队员李登峰在定点收治医院指导院感防控.jpg

省支援东莞流调队队员李登峰在定点收治医院指导院感防控

各方支援 凝心聚力 助莞抗疫

这场与疫情的艰辛较量中,东莞并不是自己在行动。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各地各部门立即响应、一体行动,坚持“全省一盘棋”,向东莞伸出了支援的手。

来自潮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科的李登峰正是省支援队的一员,与他同行的还有来自惠州、汕尾、阳江的同行,“18日晚上六点,我们收到任务后立即收拾行李启程,到达东莞就马上分散到各个组里进行支援,找到防控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结合疫情发展趋势,作风险评估,为后期制定政策公告提供参考依据。包括封控区什么时候能解封,解封的条件是什么,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如何逐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李登峰很重视这次支援经历,“这次突发本土疫情的支援,也让我们学习到了先进经验,面对病毒也能更加胸有成竹地应对。”

省支援东莞流调队队员李登峰在省疾控中心传防所张萌副所长指导下开展风险评估研判.jpg

省支援东莞流调队开展风险评估研判

同样前来支援东莞的还有来自广东医科大学的师生队伍。17名研究生、5位博士生导师中,不乏多次参与松山湖全员核酸检测的志愿者。广东医科大学公卫学院副院长黄志刚很是感慨,“多少个不眠之夜的奋战才能跑赢病毒。支援一方面是实践,另一方面也是学习,我们的学生也在这场抗疫大战中提升了专业素养,也希望尽我们的力量帮助东莞赢得和病毒的较量。”

截至6月26日24时,东莞连续5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及时调查,采取快速果断的管控措施,到目前为止东莞没有新增病例,证明我们的工作很有价值,也能给群众一个交代。”总调度黄振宇露出了真心的笑容。#p#分页标题#e#

党的引领,强有力的指挥调度体系,全省一盘棋的统一行动,各级各部门灯火通明的加班加点,凝结出了东莞抗击疫情的最强战力。也正因如此,东莞做到了市民群众的人身健康安全的守与护,跑赢新冠病毒的底气和信心更足。

(记者 吴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