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在“放心肉菜示范超市”买菜 记者 程永强 摄
7月8日,省政府发布了《关于2020年广东省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结果的通报》,东莞被评为A级等次获得通报表扬。
2020年以来,我市坚持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坚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情况持续稳中向好,有效地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
今年是我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验收年,接下来全市上下将继续发扬不畏艰难、团结拼搏、务实进取的精神,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努力打造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幸福感和获得感。
亮点点击
党政同责双管齐抓
抓好把牢“总开关”
我市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完善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加强统筹部署,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市委1号文统筹部署,连续14年将食品安全纳入民生实事,编制印发东莞市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与各镇街(园区)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组建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21天建成并启用市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稳妥处置厄瓜多尔“冻虾”等多宗涉疫事件,牢牢守住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不发生疫情传播的底线。
拉高标杆补齐短板
齐心共创“食安城”
我市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推动科学构建党政同责管理体系、监管执法体系、检测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主体责任体系、社会共治体系。
积极实施源头“顺心”、百姓“安心”、示范“放心”、打击“黑心”等行动,稳步推进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中心建设、食品安全示范建设、餐厨废弃物处理中心建设、牛羊定点屠宰场建设、家禽集中屠宰企业建设等十大工程,启动“放心粮油”基地工程建设,推动食品产业集约化发展。57项创建工作任务有序开展,10项提质工程有7项正在全面推进,顺利以A级(89.73分)高分通过省中期评估。
示范引领科技支撑
创新打造“治理链”
通过六项创新,我市把最严格监管落到实处。东莞创新强化源头管控,建立全市水产养殖企业动态基础数据库,建成并全面应用水产品智慧管理系统,初步建成肉菜流通追溯城市管理平台,制定实施水产品最严格管理“七条措施”,率先在全省实现生猪肉品统一冷链配送。
2020年还成功创建40家“放心肉菜示范超市”,2021年正在推进另外65家“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工作,评选了5家优秀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中心,新建了20条市级优秀餐饮街区,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在智能监管方面,东莞已经圆满完成全市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建设。
问题导向铁腕打击
坚决守住“高压线”
我市始终坚持严字当头,狠抓案件查办、专项整治、执法延伸及技术监督等四方面工作,把好“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组织开展冷链食品“雷霆整治”行动、打击湿米粉类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专项行动、水产品质量安全行动等共30余项专项整治行动,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食用农产品、湿粉类食品等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问题,全市累计查办食品案件3241宗,破案43宗,刑拘97人,逮捕39人。
加强预警完善机制
持续完善“防火墙”
坚持底线思维,认真开展风险监测,积极做好研判预警,全力加强应急处置。2020年我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设备配置达标率为97.5%,共完成省、市级风险监测任务1913批次。
在市、镇街(园区)两级组建专业应急工作队伍,稳妥处置食品安全事故。建立农(水)产品质量安全季度分析会商制度,市食药安办先后牵头召开平菇(秀珍菇)安全风险研判评估分析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收集及风险分析研判会,加强监测结果通报共享。
#p#分页标题#e#
此外,以协会和诚信建设等推动自律,共发布抽检信息60期、食品安全“黑名单”信息29条。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办结食品安全投诉举报7126宗。发挥人民群众、新闻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力量强化监督,开展“九号查酒”行动7期、“一起查餐厅”行动16期。
文字: 冯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