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一把手”访谈系列|高埗:抓好“拓空间” 激活经济发展

编者按: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莞始终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全市各镇街(园区)、各部门党员干部俯下身子深调研、听民声、察民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出工作项目,制定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在莞邑大地掀起学史力行、实干为民的热潮。日前,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市直媒体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一把手系列访谈”活动,深入挖掘“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做法和阶段性成效。本期“我为群众办实事——一把手系列访谈”,我们一起走进高埗镇。

微信图片_20210721111139.jpg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高埗镇始终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总抓手,下大力气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近日,高埗镇委书记郭荣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埗在年初定下的“十大民生实事”基础上,广泛收集项目清单83项,其中确定镇级“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25项,涉及城市管理、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就业、文化、政务服务、安全生产等13类,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同时,举全镇之力,走好走阔“拓空间”这条开局之路,激活经济发展潜力。

微信图片_202107211111401.jpg

引入智能溯源系统 农贸市场大变样

高埗第一综合市场是全市首家引入了智能溯源系统的智慧农贸市场。市场内所有的商品,经营者都必须把进货票据上传到智慧系统里,商品价格、经营户的经营信息一目了然,这种便捷化的方式,让市民和档主都倍感安心。

菜档档主陈先生表示,改造后的高埗第一综合市场,布局更加合理,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功能很多,商品来源都可以追溯,又安全又放心。”

微信图片_202107211111405.jpg

市场管理人员赖志锋介绍,除了智能溯源外,市场的主要通道、三鸟区等核心区域,还实现了高清摄像头全覆盖,进行实时视频AI分析。“市场总共装了64个智能摄像机,如果商户出现‘脏乱差’、东西摆放超出经营范围等情况,系统会发出警报,我们可以立马叫商户处理。”

以民为本以实为要 为民办实事显成效

打造智慧农贸市场只是高埗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中的一项内容,高埗镇委书记郭荣新表示,高埗坚持领导带头,各部门立足岗位职责,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经济、就业、教育、医保、社会治安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各村(社区)、各部门一线,多方征集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系统梳理各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差距和短板,形成民生实事清单。

微信图片_20210722152339_副本.jpg

在基本民生兜底方面,高埗镇连续五年实施“十大民生实事”,今年投入9500万元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投入近2000万元用于民生兜底服务,惠及困难群众约6800人。在提升教育品质方面,努力克服土地、资金不足等困难,全力推动中心幼儿园新建、镇实验小学新建、东圃小学改扩建、低涌中学原址重建等教育扩容提质七大项目建设,总投资超过6.5亿元,至2025年,可增加中小学和幼儿园公办学位超过5000个。

2021722132653_副本.jpg

在提升品质交通方面,在高埗原有“四横四纵”高品质路网基础上,强化区域道路连贯,重点完善支路网、打通断头路,完成创业路升级和冼沙桥改造。进一步优化镇村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对全镇6786个停车位进行整体规划和智能改造,至2025年,预计可新增约1.5万个停车位,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

微信图片_20210722152332_副本.jpg

在医疗保障方面,今年社卫服务中心和5间社卫服务站已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并投入使用,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形成了“步行15分钟就诊圈”;大力开展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控项目,着力建设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强镇。

在城市环境提升方面,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擂台赛”,完成芦村村特色精品村建设,同时启动横滘头村、塘厦村特色精品村建设;加快高埗碧道项目建设,累计投入约5000万元,已建成7公里;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攻坚,推进南片区18条内河涌畅流活水工程、雨污分流工程等,着力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把镇第一综合市场升级改造为“莞篮子”首个国有超市型智慧农贸市场示范点。#p#分页标题#e#

微信图片_202107211111391.jpg

“双轮”驱动 激活经济发展潜力

郭荣新表示,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是高埗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一招,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高埗将举全镇之力,走好走阔“拓空间”这条开局之路。高埗的“拓空间”强调的是高质量,强调产城融合、产业兴城和产业赋能,选取合作商时除重视合作商的城市更新经验、资本实力外,更看重合作商在产业上的能量,要求同步推进“工改工”和旧村改造,走出当前城市更新工作中常见的盲目跟风、只重视短期利益的误区。

下来,高埗镇将重点加快推动高埗村、上江城村、低涌村、草墩村等旧村改造和低涌第二工业区、上江城工业区、草墩工业区等“工改工”项目,更新面积达1900多亩。同时,制定并实施三至五年滚动计划,推进丽江地块、下江城地块、卢溪地块、欧邓地块、冠昌厂地块、护安围地块、昌兴居住教育用地、凌屋村统筹地块等地块收储工作。支持村组集体依法收回违规出让、转让、出租的土地。通过土地盘活和城市更新“双轮”驱动,快速形成以点带面、南北中贯通、片区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对话】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谈谈你的学习心得体会。

郭荣新:7月1日上午,镇全体班子成员、各单位、村(社区)、学校、企业及广大市民通过各种形式收听收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气势磅礴、催人奋进,为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理清思路,放眼未来,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学深悟透,从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把感党恩转化为担当作为的新动力,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奋力推动高埗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为推动全市GDP过万亿、“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贡献高埗力量。

记者:高埗如何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做到同部署、同推进?

郭荣新:一方面,积极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方法、内容,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高埗学习论坛、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另一方面,发挥高埗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先天优势,把红色及改革开放资源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充分运用公众号、微视频等现代科技手段将红色革命遗址打造成为党员群众“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制定红色旅游线路、组织党史教育主题活动,将高埗大桥旧址、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指挥部及驻军营地旧址、东圃小学旧址等红色文化基地串联成红色线路,充分让党史教材“活”起来。

另外,我们精心组织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精选六大课题共20个专题,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各村(社区)、各单位开展调研,倾听基层声音,聚焦群众所盼,形成了20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内容涉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污染治理、拓展优化发展空间、提高医疗卫生教育水平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作为全镇“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参考,使各项决策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更加顺应群众意愿,更加符合群众的利益。

记者: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高埗如何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新局?

郭荣新: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高埗在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一重要要求,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重点要夯实工业基础,把握发展新风口,巩固和提升产业的先进性,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要用好“拓空间”关键一招,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统筹土地收储,推动片区协调发展;要加强城市环境治理,重视农村基层治理,力促村组集体增收减债;要抓好民生实事,提升文化软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部战斗力,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微信图片_20210722091142.jpg

(记者 张忻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