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政务服务第一线查实情、找差距,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全面提升我市政务服务水平,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民服务中心设立了“放管服”疏堵专窗,并开展“首席审批代表坐窗口”服务活动。

首席审批代表坐专窗 为优化群众服务“诊脉”
在市民服务中心二楼的“首席审批代表专窗”,进驻市民服务中心的各部门首席审批代表轮流到综合窗口进行收件服务,亲临窗口一线直接面对面为群众服务,倾听群众声音,接受群众对本部门业务的评价。
据了解,首席审批代表每期坐窗时间为3个工作日,他们结合坐窗体验情况,提出提升窗口服务质量的相关建议,并根据群众办事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本部门业务的新一轮改革优化。截至目前,已有24个市级部门完成了“首席审批代表坐窗口”服务,提出了50条意见和建议。
市民服务中心不动产区首席审批代表张石松表示,通过坐专窗活动,深刻体会到后台管理在设计和梳理办理事项的时候,还存在一些可以优化的地方。“我会结合后台与前台工作的特点,给予前台工作人员提出一些建议,以便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市交通运输局首席审批代表朱宇表示,首席代表坐窗口,主要是要研究如何优化窗口服务,同时检验职能部门在东莞市一体化平台上设置的材料是否合理,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通过三天的体验,我们觉得其实我们在一体化上的配置是相对合理的,群众交的件都是统一标准的。”
设“放管服”疏堵专窗 协调解决群众诉求
此外,市民服务中心还设置了“放管服”疏堵专窗,只要是办事群众觉得不便捷、不满意、跑多次办不成事、办事指引不清晰不准确、办事时间长等各方面问题,都可以向疏堵专窗反映。疏堵专窗负责听取办事群众诉求并现场协调解决,必要时协请相关部门首席审批代表到场。

据市民服务中心“放管服”疏堵专窗组长袁景康介绍,疏堵专窗建立“放管服”疏堵台账,对于办事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台帐管理,逐项登记、研究、督导,能现场解决的即时沟通,协助办事人员当场解决。通过建立“接洽-登记-研究-反馈-改革”闭环管理,对群众反映问题的深入分析,推动部门职能交叉、互为前置、办事环节复杂或流程不明确、政策设计不合理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改革。
(记者 阳玉明 何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