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这首由儿歌改编的魔性歌曲,说的就是蘑菇中毒,相信大家对毒蘑菇都不陌生,但仍有人中招。
每年6月至10月,是野蘑菇生长的旺盛期,野蘑菇作为“山珍”,是很多吃货的最爱,但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危险。
10月16日,家住东莞虎门镇威远的两姐妹小红和小思,姐姐6岁,妹妹2岁,在家附近游玩时,发现路边有很多可爱的野生蘑菇,出于好奇,便高兴地把蘑菇采摘回家。
到了家,奶奶发现后,觉得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而孙女采摘回来的野生蘑菇比较灰白,“应该没毒”,便开始熬制美味的蘑菇汤。
可蘑菇汤喝下不到一小时,姐妹俩不约而同出现腹痛、呕吐等不适症状,这时奶奶才意识到这是毒蘑菇汤,马上联系孩子父母,带上剩下的毒蘑菇,把姐妹俩送到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儿内科就诊。

▲吃剩的毒蘑菇
该院儿内科冯丽燕副主任医师接诊了小姐妹。
冯丽燕诊断后确认,姐妹俩误食的是毒性较小等野生蘑菇,表现主要为胃肠型,此型患者进食毒蘑菇后10分钟至2小时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
经过规范的诊治和精心和护理,小姐妹俩恢复良好,10月19日,二人已康复出院。
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儿科主任李薇提醒广大市民,不同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现也不相同,不要再去采摘或购买野生蘑菇,因为毒蘑菇和无毒蘑菇几乎无法用肉眼来判断,一旦中毒,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如果发现身边人误食野生蘑菇并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刻采用催吐、洗胃、导泄、灌肠等方法,迅速清除食道内毒素,同时呼叫120救护车急救;或在进行简单催吐后立即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和抢救!切勿拖延!
网上这些辨别蘑菇是否有毒的传言,都是“坑”
吃蘑菇中毒的新闻,每年都数不清,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采蘑菇食用,有的人还有自己的一套识别好蘑菇和毒蘑菇的“秘诀”。
这些“秘诀”在网上一直有流传,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跟你说,都是坑!
错误的毒蘑菇辨别方法
1、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不鲜艳的无毒❎
从色彩判断蘑菇是否有毒是无科学依据的。比如白毒伞,又叫致命鹅膏,外表纯洁朴素,一个约50克(1两)的白毒伞所含的毒素量足以毒死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
2、可使银器、大蒜、大米等变黑的有毒❎
毒蘑菇和银器、大蒜、大米等接触不会产生反应,不会出现变色现象。
3、掰开蘑菇有乳汁或变色的有毒❎
松乳菇、红汁乳菇掰开后会流出乳汁,但确实是美味的食用菌。一些牛肝菌断面会变成蓝色,也是可食的。
4、生蛆或生虫的蘑菇无毒❎
很多剧毒蘑菇成熟后也会生蛆或生虫。另外,虫子能吃不代表人就能吃呀!
5、高温烹煮、煮沸、晒干可祛毒❎
毒蘑菇的毒素性质通常很稳定,一般的蒸、煮、闷、烧等烹饪方法或晒干加工都不能把毒素去掉。
日常如何预防毒蘑菇中毒?
对消费者而言,要做到“三不”:
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而言:对于不认识的蘑菇,经营者要做到不采摘、不加工、不经营,确保所加工、经营的蘑菇中未混入有毒品种。
万一中毒咋办?
1、立即呼叫救护车,转送医院。
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2、马上催吐。
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孕妇慎用催吐。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
3、保留毒蘑菇样本。
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检验,查明中毒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