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一女士做了个免费两癌筛查,结果查出宫颈癌

东莞的李女士今年59岁,已经停经一年多,平常除了有一些更年期的症状之外,也没有发现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她听朋友说,东莞有针对适龄女性有免费的两癌筛查,李女士心想,就当是给自己身体做一次体检了,顺便做下,求个安心也好。

于是,一个多月前,李女士来到所在的镇街医院筛查,竟然发现HPV、液基薄层细胞检查结果均存在异常。

在医生的建议下,李女士继续接受了宫颈活检,当她拿到活检报告时,“宫颈癌”这三个字犹如晴天霹雳一般,让她的大脑一片空白。

平时没病没痛,怎么就患上了宫颈癌这么可怕的病呢?在家人的疏导下,李女士渐渐缓和了心情,积极地去面对。

在家人的陪同之下,李女士来到相邻镇街的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治疗。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教授王晓玉接诊了李女士。王晓玉一边安抚李女士的情绪,一边向她介绍手术的方案。

所幸,经过检查,李女士的宫颈癌只是处于早期阶段,可以通过手术治疗。

10月16日上午,手术开始!王晓玉教授带领妇科团队,为李女士进行了“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历时4个小时,病灶被完整清除,不仅如此,在术中出血量也比较少。

王晓玉介绍,宫颈癌是原发于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由于子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

宫颈癌的典型症状是阴道接触性出血、异常排液。宫颈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可出现接触性出血、阴道异常排液等症状。

宫颈癌晚期,若出现其他脏器组织的浸润转移,可出现尿频、尿急、消瘦、便秘、乏力、贫血等症状。

此外,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患者预后极其重要,患病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比如HPV检查。对于出现阴道接触性出血的患者,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延伸阅读】

东莞对符合条件的女性免费筛查宫颈癌

很多人会说:宫颈癌嘛,打HPV疫苗预防不就完了。其实,打疫苗只是一种预防方式,不能保证100%防护,更不能替代筛查。而且目前全球所有的HPV疫苗,并不能覆盖所有HPV高危型,另有极少数宫颈癌与HPV感染无关。所以,即使已经接种了预防性HPV疫苗,仍需要定期接受宫颈癌筛查。

记者了解到,东莞正针对35-64岁的户籍妇女或在东莞连续缴纳社保满5年的35-64岁非户籍妇女开展免费两癌筛查,符合条件的可以到所在镇街医院检查。

为什么要做宫颈癌筛查?

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近60万,死亡约30万。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通过规范的子宫颈癌筛查,可以大大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

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从HPV高危型感染发展到子宫颈癌前病变,再进展到子宫癌需要经过5-10年甚至更长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内,通过宫颈癌筛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及时进行干预。另外,通过筛查,发现高危人群,对她们加强追踪随访,也可以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及时进行治疗。

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宫颈癌筛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查、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

什么人应该做宫颈癌筛查?

年龄大于25岁,有性生活的女性需要行宫颈癌筛查。如果女性年龄大于21岁,有性生活,也可行宫颈癌筛查。小于21女性不建议常规宫颈癌筛查,但如果发现身体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