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笔头作业减下去 学生素质提上来

“书面作业量减少一大半,我的孩子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有更多时间进行锻炼和参与家务活。”中堂镇一位学生的家长黎锦芬感慨地说,现在孩子的状态很放松,动手能力也更强。学生的这些变化,来自中堂各学校对“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据了解,中堂镇引导推动各学校推行作业改革,科学调整作业结构,对笔头作业、书面作业减量减时,相应增加体育和实践类作业,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让作业真正回归育人的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减少书面作业让学生多动手

10月21日,中堂镇中心小学二年级2班教室后面的墙上,张贴着学生做家务的照片和学生制作的手工。类似这样的墙面,在该校每个教室都存在。这些墙面,已成为该校作业改革的一个生动缩影。

据了解,“双减”之下,中堂镇中心小学开展形式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减少书面作业量,增加体育、劳动、社会实践、创意手工等非书面作业,让学生有更多实践和动手的机会。“我们作业改革的最大变化,是回到了育人的原点上,能够促进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该校相关负责人说。

相比以前,书面作业减少了,但会不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实际上,大家并不需要担心这个事情。”中堂镇中心小学四年级3班的班主任黎明月解释说,“书面作业减少后,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在老师在课堂教学和布置作业上更加讲究学习重点,也更加有针对性,避免机械、无效作业,让作业减量减时而不减质量。

而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书面作业中巩固好知识点,中堂镇中心小学还配套了更多的服务措施:老师利用课后精心指导学生作业,用心批改作业,对作业开展等级评价,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各学科经常开展练习题设计交流评比,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

中堂镇中心小学四年级3班学生许梓萌表示,书面作业减少后,自己的学习成绩并没有退步,反而学习效率提高了很多。黎锦芬是该校四年级3班另一名学生黎怡乐的家长,她告诉记者,孩子喜欢看书,也喜欢做手工,现在有了更多时间做这些事情,还学会了洗碗、炒菜等家务。“当然,我也会在家里考一下孩子的学习,发现她对各科知识点掌握的还是比较牢固,这我也放心了。”黎锦芬说。

作业布置限时限量更加精细

“中小学生如果作业负担太重,势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堂镇教育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堂各学校的作业改革就是充分把握作业的育人功能,优化、创新作业类型方式,通过作业改革起到轻负优质提效的作用,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记者走访中堂各校发现,尽管目标一致,但是各校的作业改革手段和内容却各有特点。进入东莞一中(集团)中堂实验中学,在离校门口不远的位置,关于作业管理的规定非常醒目地张贴在宣传栏上。该规定从今年秋季开学后,就已经全面实施。记者看到,该规定对作业如何布置、有什么要求,都进行了详细说明,让老师和学生一目了然。

东莞一中(集团)中堂实验中学教务主任周海清介绍,学校严格控制各学科的作业数量和时间,每天每科的课后作业不能超过20分钟,全部科的课后作业总量不能超过90分钟,各科要协调兼顾,不能一科占时50%或更多时间。

“作业改革后,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数量比以前少了一半,以前用大试卷,现在则变成小试卷。”该校初三6班班主任洪映莲表示,根据学校规定,对学习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她还会采取分层作业形式,让作业布置更加精细,既不加重学生的学习分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如何避免分层作业让学生产生惰性的可能?洪映莲表示,她会经常关注学生的作业,遇到苗头不对的学生,则会通过谈心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作业减少了,则意味着学生有了更宽裕的课后时间。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利用好这些时间?周海清表示,学校对此开设了国学、文艺、体育、自然科学等类别的27门校本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培养学生的课外兴趣爱好。“从目前来看,这些校本课程很受学生欢迎,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方向。”

延伸阅读

中堂:从两方面推动各校深化作业改革

“减负不是一减了之,而是要尊重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中堂镇教育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减轻过重作业负担,要尊重教学规律,遵循学习规律。接下来,中堂将从两方面着手,引导和推动各校继续深化作业改革。一方面,健全作业管理机制,由学校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并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另一方面,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科组教研的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既发挥作业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也充分体现作业设计的专业性与科学性,防止作业管理的随意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