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出“民生大莞家”服务项目,围绕“微实事”“微心愿”,响应迫切民生诉求,着力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务实举措。
为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完善“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制度,促进民生建设水平实现“大变化”。即日起,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东莞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系列报道,聚焦做法、成效、机制,着眼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敬请关注。今天,我们先来看看“民生大莞家”服务项目是如何推进的。

厚街镇桥头社区
独居老人居家设施陈旧、生活不便 “民生微实事”帮助暖人心
“这个暖灯在她们冬天洗澡的时候开着,不会那么容易感冒了”。
气温骤降,厚街居家养老项目的社工们还惦记着桥头社区89岁的独居老人刘婆婆和86岁双眼失明的方婆婆。不久前,社工们通过“民生大莞家”“微实事”项目帮助她俩家新装了扶手、防撞条、马桶架等便民设施,同时对全屋电路进行改造,添置部分电器,彻底解决了老人生活不便的烦恼。

▲独居老人家新安装了扶手
“原先面板比较小,是老式的按钮,是非常难按的,我们就换了一个比较便携式的,你看这样她就非常方便。”东莞同德厚街居家养老项目小组社工助理彭倩晴介绍,“因为安装暖灯,功率比较大点,所以线路都换了比较大功率的线路,不会造成用电方面安全隐患。冲凉房里面还换了个莲蓬头给她,因为之前会漏水。”
“很关心我们老人家,现在我起夜很方便,以前开灯开关都摸不到。”刘婆婆告诉记者。
方婆婆非常开心,她说:“现在方便很多,走出去很更安全了。这些年轻人非常细心,给我装了扶手,还给我床头都包了边,怕我撞伤,他们都好好人。”

居有所安老有所依 “安乐窝”更安全舒适
据了解,在厚街镇桥头社区,有45位长者的居家环境存在房屋破损、电线老化等问题,安全情况堪忧。针对这些安全隐患,该社区启动了“长者居家安全微改造”服务项目,并作为社区2021年度“民生微实事”项目进行建设。今年7月,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社区困难长者的家庭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让他们的“安乐窝”更安全、更舒适。
“让他们感到温暖之外,希望他们生活更便利一些,希望他们的晚年更幸福一些,快乐一些!”东莞同德厚街居家养老项目小组社工助理彭倩晴说,这也是他们小小的愿望和初衷。

寮步镇坑口村
外来务工人员因病陷入困境 “民生微心愿”雪中送炭
家住寮步镇坑口村的外来务工人员杨叔是“民生微心愿”的受益者。“这是帮您申请的第二笔‘民生微心愿’救助金3300元,已经批下来了,请您收好。”寮步慈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来到杨叔住处,为他带来了第二笔“民生微心愿”救助金。
收入微薄的杨叔在今年3月初因肾病入院治疗,高额的医疗费用让他一度陷入了困境,寮步镇公共服务办协助其成功申请“民生微心愿”救助金,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外来务工人员杨叔说:“我在工厂打工工资很低,老婆是清洁工,我一个孩子也是因肾病去世了。现在我也是很困难,住一次院几个月的工资还不够,真的很谢政府帮助我。”
寮步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刘晓君介绍:“我们民生微心愿主要是针对个人或家庭的帮扶,包括一些困难对象、低保户、单亲家庭、重病家庭、外来务工人员等都是可以申请的。”

解决民生诉求3万多宗 群众点赞“民生大莞家”
2020年以来,为响应迫切民生诉求、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而推出的“民生大莞家”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包含“民生微实事”和“民生微心愿”两大类,其中,“民生微实事”着眼于公众利益、群体利益,主要包括环境美化、房屋修缮、服务设施建设等便民工程项目,及为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的公益服务项目。项目自启动以来,围绕“微实事”“微心愿”,共收集办理了民生诉求3万多宗,得到了群众和各界实实在在的点赞、认可。
(记者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