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东莞自然教育优秀公益课程评出

10月26日上午,2021年首届东莞自然教育优秀公益课程评审会在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举行,激励企业参与、融入自然教育工作,培养一批具有东莞特色的、优质精品自然教育课程,惠及所有市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经过评审团的公正打分与认真讨论,最终本次评审会共评出5个优秀课程。

获奖课程分别为广东星野自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不一样的郊野——夜探自然居民》、广东省华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奇妙的昆虫世界——螳螂》、广东圣茵花卉园艺有限公司的《自然与园艺教育课程》、东莞市石碣檀香岛乐活生态农场的《探究“帝王木”檀香》、东莞市水云山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茶文化》。

▲评审与获奖课程讲师合影,证书将在后续活动中颁发

企业积极探索

在评审会现场,参评单位通过抽签决定顺序,进行课程展示时先播放教学影像资料,再由自然教育讲师上台进行现场讲解。讲师们准备充分,从设计思路到课程意义娓娓道来,获得了评审的肯定与同行的掌声。

自然教育公益课程内容以森林、湿地、海洋、生物等自然资源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为主,要求必须为原创。5位从事自然教育工作或熟悉自然教育工作的专家评审根据课程设计、实施、反馈三方面进行打分,最终从12个参评课程中选出前5名评为优秀。

“我们基本每个月、每一周都会举办不同的公益课程活动,根据时令调整内容。”广东星野自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自然讲师卓惠棠跟记者介绍道,受众群体基本是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我们就想通过更多的公益课堂,展示不同的方面,让小朋友们接触到更丰富的知识。

“面对黑框蟾蜍,成年人也有尖叫,不敢上手摸的。”卓惠棠的同事胡子贤笑着说到课程中发生的趣事。他是本次最高分得主《不一样的郊野——夜探自然居民》课程的讲师。课程内容为夜间观察大自然,在夜色中探访野外的另一面。“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夜晚的外面的世界都是陌生的。通过夜探之旅,探索、寻找、观察、记录,观察动植物的不为人知一面,过程中许多自然知识很容易就能被吸收。”

▲自然讲师胡子贤介绍《不一样的郊野——夜探自然居民》课程

融入东莞特色

自然教育是我省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和建设美丽广东的重要举措,让国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更多的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提高保护和改善自然的意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行动。

据统计,今年以来东莞开展的自然教育活动超过300场,累计超过6万多人次参与,为市民提供了许多优质的绿色生态福利。

市自然保护地服务中心副主任蔡燕茹表示,为深度探讨自然教育发展新趋势和行业新动态,凝聚东莞市自然教育力量,建立完善自然教育相关标准,今年6月成立了东莞市林学会自然教育专业委员会,并在8月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上审议通过了《东莞市林学会自然教育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讨论了《东莞市自然教育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东莞市自然导师专题培训方案,布置落实了公益课程评选和自然教育嘉年华活动相关工作。

接下来,东莞市林业局将继续加快构建具有东莞特色的自然教育体系,制定自然教育相关规程规范,组织自然教育行业的工作交流和学术研究,加大对自然导师的培训力度,将自然教育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更好地成为自然教育联盟的发起者、倡导者、参与者、服务者,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自然教育的新需要和期待,推动新时代自然教育规范有序健康蓬勃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