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横沥,百年牛行!记者带您探寻百年牛墟经久不衰的秘密

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横沥牛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以牛只交易量大、经营时间长而声名远播,在繁盛的牛只交易过程中,横沥“牛经纪”因“诚信”深受买卖双方的信任。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和交易市场的需要,横沥“牛经纪”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将过去不传外的“牛中技艺”加以推广和传承。

微信图片_20211112201706.jpg

横沥牛墟拥有4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见证横沥商贸繁荣历史的“活化石”。经过时代的演变,如今横沥牛行交易依然繁盛,牛只年均交易量达到15万多头,是粤港澳地区交易量最大的活牛交易市场。 “横沥牛行是全国四大牛行之一,是广东地区最大、最好的一个市场,横沥牛行有400多年历史,在明末清初就有了。”横沥牛行场长朱树轩说道。

微信图片_20211112201723.jpg

如今横沥牛行依旧能够吸引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交易,除了“诚信”二字外,还有“牛经纪”的独门绝技“牛中技艺”。从几十年前的相耕牛到现在的相肉牛,“牛中技艺”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首先要看年代,在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我们东莞是一个鱼米之乡,当时以耕田为主,因此那个年代‘牛经纪’看耕牛功夫、劳动情况。现在我们看肉牛的情况,首先要分析牛的全身,看头、看脚、看腰、看腿、看肚子,如果肚子大、两头尖,出肉率就比较少,我们牛当中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一类比较好,出肉率48%。”横沥牛行场长朱树轩介绍。

微信图片_20211112201728.jpg

“千载横沥,百年牛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牛中技艺”在“牛经纪”中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我们牛行牛经纪当中有一种传承方式,爸爸做牛经纪的,传承给儿子,儿子又传承给儿子,一代一代地传承。有一些不是,靠自己去学习,自己参加培训之后,才能毕业。”朱树轩说。

除了“子承父业”外,还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探寻百年牛墟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屹立不倒且愈发繁荣的秘诀。镜头前的吴阳到横沥牛行工作已经有7年了,由于个人兴趣和工作需要,他跟着朱场长学习相牛技艺。

微信图片_20211112201716.jpg

学徒吴阳:“我是四川人,2013年底来到横沥,听说横沥的牛比较出名。小时候放过牛,对这块儿还是有兴趣爱好的,所以在这边跟着牛行的场长朱师傅学习相牛。”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牛经纪并不能一蹴而就,要做到精准相出一头牛的净肉重量,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大量的实践经验。学徒吴阳:“学习相牛有7年的时间了,目前能够简单辨别牛的年龄,通过大牙来辨别牛的年龄,通过脾看牛的好坏,以前水牛用作耕种,现在在市场上基本屠宰。现在看肉还要跟师傅学习,因为这个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也希望把这个牛中技艺传承下去。”

横沥牛行场长朱树轩:“对于这只牛你要怎么分析,怎么学到这门功夫,如果看差一斤就相差60元,差10斤就相差600元,这个需要做到老学到老。”

(通讯员 钱炳亨 叶伟良 谢京余)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