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人组团假扮“老中医”骗病患钱财 特效药实为食用品成本70卖1500

 原标题:700多人组团假扮“老中医”骗病患钱财 特效药实为食用品成本70卖1500 

  以合法公司为伪装,通过虚构医学专家和夸大药效等手段骗取患者的信任,通过“套路卖”大肆敛财3亿多元。江苏南通警方11月22日对该案进行了通报,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组织海安、海门两地公安机关450余名警力,在京冀警方配合下,集结近千警力,合力捣毁一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现场查获涉案成员720余名,冻结涉案金额7000余万元。

  谎称出身中医世家冒充老中医骗病人钱款

  家住海安市城东镇的曹大爷,长期受眼疾困扰。去年8月,他网购了一款名为“通天明目方”的祖传秘制中药,前后花费5984元,但曹大爷发现自己收到的都是“陈皮木香”、“明目蒺藜丸”和“新药杞菊润目”等食用品和代用茶,服用后没有起效。经人提醒,曹大爷才意识到可能上当了,连忙报警。

  曹大爷的遭遇,并非个例。南通市区的陶女士同样也是一名求助“偏方”被骗的受害者。陶女士术后眼睛长期不适,为了根治眼疾,经常在网上寻医问药,偶然间看到了发布在某网络平台上的广告,被其中宣传的神奇药效给吸引,当即扫描二维码添加对方微信。

  接待陶女士的,是“北京郑氏中医门诊”的专家“郑老师”。对方自称出身中医世家,为陶女士远程看诊后,“郑老师”用大堆专业术语讲解了眼病产生的根源,表示陶女士的视力正在逐渐减退,若得不到重视将有可能失明,并向她推荐“百年退翳方”。

  “郑老师”还称,江苏地区正好有优惠名额,建议她一次性购买3个疗程。付款下单后,“郑老师”不但全程指导陶女士用药,还时常询问病情。当陶女士反映药物没有起效时,“郑老师”又热情推荐自己84岁的爷爷——一位有着60多年治疗眼病丰富经验的老专家,为她看诊。

  陶女士喜出望外,对此深信不疑,完全没想到这是一个骗局。就这样,在“郑老师”和“老专家”的指导下,陶女士先后花费了近3万元,但疗效微乎其微。

  底楼开正常经营药房应付检查 为防警方获取电子数据隐藏服务器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家披着合法外衣的医疗保健品公司逐渐浮出水面。经查,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人员众多,总部位于北京,还有多个子公司位于河北保定,专门从事虚假保健品的销售。

  经前期大量工作,抓捕时机成熟。7月4日,南通、海安、海门两级三地公安机关刑侦部门抽调450余名精干警力执行集中抓捕行动。在京冀两地警方通力配合下,此次抓捕行动参战警力达近千人。

  “位于河北保定的一家子公司防备严密,每天等员工到齐上班后,就会将底楼的大门从里面反锁。”参与办案的南通市海门区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张健荣说,该犯罪集团有着很强的反侦查能力,为更好地隐藏自己,甚至还在底楼开了一家正常经营的药房,来应付相关部门的日常检查。

  为防止警方获取电子数据,犯罪嫌疑人还秘密隐藏了服务器。现场参与抓捕的南通市海门区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苏宸说,他们通过网线“顺藤摸瓜”,在负责人办公室的书柜和收藏柜背后发现了隐形门,里面藏着5台服务器。

  在前方集中抓捕的同时,海安、海门两地反诈中心民警在后方同时还对700多个涉案账户开展紧急止付冻结工作。

  在这次的抓捕行动中,以关某奇、王某诗(均为辽宁人)夫妇为首的犯罪集团被“一网打尽”,公安机关现场抓获涉案成员720余名,冻结涉案资金7000余万元,其中157人涉嫌刑事犯罪,于7月7日晚,全部被安全押解回南通。

  特效药实为食用品和代用茶 成本70卖1500

  “他们的广告投放是有群体针对性的,比如年轻人习惯刷抖音,那减肥药和男性疾病之类的广告就会投放在抖音上。老年人更多的还是看电视,那他们就在电视上投放健康栏目的广告。”专案组成员、海安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赵捷说,该犯罪集团通过多个平台投放广告,“业务范围”涵盖老年慢性病、减肥、男性疾病、眼疾等多种疾病,每年广告投放的支出就达数百万元之多。

  一旦有人联系咨询,便会有业务员伪装成专家给对方看诊,通过专业话术虚构药品疗效从而诱导消费。在客户反映药物不起效时,年轻的业务员压低嗓门、放慢语速,冒充“老中医”,忽悠对方购买药材更为宝贵的“特效中药”。

  “千人一病、千病一方,花大价钱购买到的特效药,其实都是食用品和代用茶等。”赵捷说,经调查,犯罪嫌疑人标榜的原价1996元一个疗程,现只需1596元的“明目蒺藜丸”特效药,成本仅为70元。而且该犯罪集团并没有药品研发生产能力,实际上是一家皮包公司,产品都是由合作的药物公司代发。

  据关某奇、王某诗等主要犯罪嫌疑人交代,在开办公司之前,他们派专人去外地“学习”,再对员工进行专业术语等方面的岗前培训。此外,他们还特聘了律师,通过修改“话术”来规避风险。要是有客户察觉上当受骗想要维权,公司还有专人负责处理,避免事态扩大,引起警方注意。

  通过谨慎经营,该犯罪集团“生意”越来越红火,规模也越做越大。

  “犯罪手段欺骗性强,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瞿建介绍说, 2019年以来,该案犯罪集团采取公司化模式运营,利用患者关注治病、防骗意识不强等情况,虚构所谓医学专家的良方偏方骗取信任,并通过夸大、虚构药品疗效,通过众多网络、电视平台推广,大肆蒙骗群众。截至案发,全国各地共有超过10万名受害人,涉案总金额3亿多元,其中涉及南通地区的受害人30余名,被骗金额近百万元。

  目前,该案仍在进一步办理中。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李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