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携夫人一行到万江大汾社区寻根参观,对家乡古建筑群落的规划、培育、建设进行调研,并提出宝贵意见。

今天下午,何镜堂院士一行抵达万江大汾社区,首站到何氏大宗祠,听取了社区负责人关于祠堂的介绍,由外到内参观了祠堂整体风貌,看到祠堂仍保留着古老的地板砖与原始的精致雕刻,何镜堂表示非常欣慰。

接着,何镜堂一行来到祖屋——寅卿何公祠参观。据了解,大汾何氏寅卿祖是南塘祖的八个儿子中的第七子,繁衍了许多名人,如书画名家何为等。何镜堂院士同样出自该小宗祠。该宗祠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由社区出租做仓库,于2010年收回空置至今。

即便祖屋年久失修,但何镜堂表示其依然有着特别的意义和价值,重新修葺并合理利用周边的缓冲空间,将会起到活化古建筑的作用。何镜堂一行绕祖屋周边而行,分别参观了鹅颈祠堂、青云桥等古建筑群落。一路上,何镜堂与闻讯前来的大汾社区居民一一握手,亲切问候乡亲。行走在家乡的热土上,目睹一砖一木,何镜堂眼中饱含赤子深情。

座谈会上,何镜堂一行观看了万江形象短片,郭怀晋介绍了万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大汾社区负责人汇报了何镜堂祖屋及周边建筑的规划设想。何镜堂对祖屋及大汾社区建筑群落的未来规划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何镜堂表示,东莞淳朴的民风把他培育成人,而水乡的记忆对他的作品影响非常大。盘活大汾社区古建筑群落,首先要有经济支撑;其次在修葺活化古建筑过程中,恢复水网,贯通水系,保留大汾社区小桥流水的特色;此外,构建古建筑网络时,可充分利用闲置空地,留出居民休闲娱乐放松的空间;大汾社区可充分发挥本土文化软实力,促进乡村振兴。
座谈会上,何镜堂亲笔签名,为万江街道赠送珍贵的作品集、传记及纪念品。接下来,万江将与何镜堂及其设计研究院加强沟通,集思广益,以其专业的指导意见,助力万江文化振兴促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