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名言在张月娥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张月娥用其平实感人的至情故事,让“点滴微善”不断汇聚,让“凡人善举”发热发光,向世人诠释“孝德”这一温暖而坚韧的力量。
她是邻里眼中的“好媳妇”、弟弟妹妹眼中的“好姐姐”,也是同事们眼中的楷模,先后被评为东莞市“优秀教师”“东莞好人”。

她是家人的“避风港湾”
十多年前,张月娥父母意外双亡,留下了年仅25岁的张月娥以及她的3个妹妹和1个弟弟。
父母去世的时候,张月娥尚在哺乳期当中。她的4个弟弟妹妹还在接受教育阶段,身为大姐的她,不得不承担起了父母的角色,既当爹又当娘,稚嫩的肩膀从此挑起了重担子。
为了不给两位老人造成太大的负担,她时常教育弟妹必须承担起家务如扫地、洗碗、做饭等,利用寒、暑假时间领取一些外发物品在家加工,体验生活,知道生活来之不易;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老师的眼中他们是热心、勤快的学生。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带动下,几个弟弟妹妹互爱、勤快、乐于助人。
幸福也许是心里的感动,幸福也许是内心最简单的一种需求。怀揣着一份坚毅,一种感恩,她用责任和坚强成功地走过这个坎。
她是老人的“贴心棉袄”
俗语说:婆媳关系最复杂,但她把婆婆视为自己的母亲,全心全意地孝敬爱人的父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道。
2015年,她的婆婆确诊为子宫颈癌症,已到中晚期。
灾难一样的消息让她和家人难以置信,看着平时开朗勤快的婆婆饱受病痛折磨,她内心也饱受煎熬。
为了悉心照顾婆婆,她和家人不厌其烦地从网络上、书籍中翻阅护理该类病人的技巧、饮食习惯,掌握了护理要领。婆婆出院后,她和家人照料婆婆的日常饮食起居,还时常鼓励她和病魔作战,安抚婆婆的情绪。
在婆婆卧床不起的日子里,除了饮食和环境卫生讲究外,还要定时翻身、按摩。每天下班无论多累,她都用温水帮她泡脚、按摩身体促进血液循环、煲粥、煮汤。
因为患病,老人家胃口不好,张月娥总是费尽心思,迎合老人家的口味,让老人家吃好。她带着家人对婆婆日复一日无微不至的照料,让婆婆安享天伦之乐,但终敌不过岁月的年轮,最后病魔还是把她的婆婆带走了,但对病魔的勇敢抗争,换取了她强烈的家庭幸福感。
她经常给家人说,顺者为孝,老人岁数大了身体不好,唠叨是正常的,不要和老人计较,要耐心听。
这些年来,张月娥用行孝之心为家人们撑起温暖的家,从小家至大家,张月娥用她的善心与孝心奏响了一曲曲感人乐章,面对风雨,张月娥始终刚毅自强、从容淡定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真正含义。
她是坚持弘扬孝老爱亲的人
2017年,在一次偶然的机遇,她和朋友加入了一个自发组织的小小志愿服务队,每月定期到养老院看望老人,为他们精心准备节目和食物,陪着他们聊天,拉家常,为孤寡老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参加完活动后,张月娥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她想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经常上门慰问孤寡老人。
说干就干,主动联系社区,多次带动同事们一起走访社区的老人,陪他们聊聊天,说说笑,看到老人家开心,她也开心,她慢慢发现志愿服务其实也是种乐趣,既能帮助别人,也能感受到老人的生活经历,正因为这股让她积极向上爬的感觉她更向往这份有温度的志愿服务。
据悉,张月娥的爱心小队从2017年的3人小组发展到今天的20多人。
张月娥表示,这些年来她看到了东莞的变化,这座城市变得更有温度了,大家互帮互助,每个人都在尽力做一点好事让东莞这座城市变得更温暖。
张月娥把“爱”人之心升华了,爱单位之心,爱社会之心,用自己的孝悌谱写了一曲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敬老孝亲的赞歌。
张月娥常说:“虽然名誉名义上是我获得的,其实这个荣誉是属于我的家人、同事还有支持过我的好朋友, 接下来我将带着大家给予我的肯定,继续弘扬孝老爱亲这份精神,去影响身边的人,带领我家人、同事、朋友一起奋斗,为社会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