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27日,中堂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中堂镇人民政府镇长曾庆云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中堂过去五年工作情况。据介绍,过去五年,中堂有效推进了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发展,2019年在镇街领导班子工作综合考评中排名首次挺进全市前十,比2016年跃升21位;荣获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国家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镇等称号,完成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广东省健康促进区等创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镇复审。全镇GDP成功突破百亿大关,预测2021年全镇GDP达155亿元,比2016年增长42.5%,年均增长7.3%。

■曾庆云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发展
固投总额年均增长34%
五年来,中堂经济质量效益齐升,经济实力逐渐壮大。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17年全镇GDP成功突破百亿大关。预测2021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155亿元,比2016年增长42.5%,年均增长7.3%;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08亿元,比2016年增长77.9%,年均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亿元,比2016年增长45.2%,年均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9.6亿元,比2016年增长3.3倍,年均增长34%。
创新驱动效能增强。R&D投入强度由2016年的1.96亿元提高至2020年的3.47亿元,增长77%。截至2021年8月,全镇一般公共预算中科技创新支出额度达1680.38万元,五年年均增加311.67万元。目前,全镇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85家,比2016年增加59家。2021年1-10月,全镇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6.4%。
企业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组建专业化企业服务队伍,有效落实“小围合”和“四个一”抓项目机制,强化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及时为企业提供政策红利信息,以及融资、用地、人才、研发扶持和专利保护等服务。进一步完善企业奖励政策,2021年对高质量发展及“倍增计划”企业的奖励力度大幅提高至1653.63万元,比2016年增加1539.96万元。
镇村经济加速发展。成功收购南天玻璃厂、日之泉物流园、中堂农商行旧址等物业和地块,进一步统筹开发利用,增加镇属资产收益。开展镇属资产清产核资和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闲置资产出租率,确保镇属资产增值保值。积极探索村级经济发展新路子,创新性建立的“镇村统筹发展机制”被评为2020年度全市10个基层优秀改革创新案例之一。预测2021年村组两级总资产116亿元,是2016年的1.84倍,年均增长12.97%;村组两级集体总收入11.2亿元,是2016年的1.44倍,年均增长8%。
转型升级
共有20个省市重大项目
五年来,中堂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全力支持企业技改升级、增资扩产,2021年新开工项目16宗,投资规模达9.5亿元,传统企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大力推动企业“小升规”,全镇规上工业企业由2016年的114家增加到2021年的218家,增加91.2%。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南天玻璃厂、昊上钢材等落后产能企业关停退出,成功收储祥兴纸业、鼎源实业等地块,积极引进优质项目,推动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重大项目数量攀升。坚持主动招商、精准招商,以智能终端、智能装备制造、智慧环保、5G、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为重点招引方向,有效引进优质项目。目前,全镇共有20个省市重大项目,较2016年增长19倍,完成投资额增长15倍,其中17个已动工。
产业平台不断壮大。全力推进北海产业园、槎滘产业园、TOD经济开发区等一批产业平台发展,持续加强对优质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目前,北海产业园已成功招引10个省市重大项目落户(其中9个已动工),计划总投资约98亿元,预计年产值不低于120亿元;槎滘产业园内“天安智能制造”项目的首发示范区主体结构已顺利封顶,多家优质企业马上进驻;TOD经济开发区内的穗深城际中堂站综合体已顺利封顶,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聚集。
品质提升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五年来,中堂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高质量促进规划引领。完成镇总体规划修编,以及全镇近期建设、工业保护线划定、穗深城际中堂站TOD综合开发、优质生活圈建设等一系列规划工作。积极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北海产业园规划,促进空间优化利用。
城市发展空间大幅拓展。完成土地收储1647亩,为天安智能制造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顺利落地提供土地保障。推动1695.9亩土地实现城市更新,完成总投资47.8亿元。完成9宗城市更新项目,其中开达玩具厂综合整治项目纳入市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首批试点项目。大力实施“拓空间”改造,优质生活圈建设项目是全省10个优秀案例之一。
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完成觉华公园等一批项目建设,丰富群众休闲活动空间。完成文化广场等区域,以及8条道路景观提升,新建改造小公园101个,升级改造一批街头小景、美化提升市政箱体及环卫设施,推进G107中堂段、S120中堂段、北海仔河沿岸景观提升,全镇绿化面积比2016年增加45.3万平方米,增长71.26%。广深高速沿线环境品质提升工作成效显著,获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
品质交通建设再提速。完成穗莞深交通接驳工程建设,打通一批“断头路”,推进204.3公里自然村道路硬化,新增一批电子警察及交通信号灯,完成7个拥堵节点治理,全镇道路通行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升。新增停车场15个、停车位2021个,获评 “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先进配合镇街”,滨江体育公园停车场入选全市首届“最美停车场”。
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和考核机制,每年开展环卫统筹管理,累计开展洁净城市活动388次、整治“六乱”4574宗。扎实开展“两违”专项整治,累计完成违建治理322万平方米。建成“数字城管”二级平台并与“智网工程”对接。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完成18座垃圾转运站和50座公厕升级改造,完成3687个田间窝棚整治,20个村(社区)100%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14个村(社区)完成美丽宜居村建设。潢涌村成功建设特色精品示范村,凤冲等4个村加快建设水乡特色示范村庄。
污染防治
空气质量达近年最好水平
五年来,中堂污染防治攻坚有力,环境质量逐年提升。
水污染治理取得新突破。成立镇水污染治理指挥部,高标准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完成污水厂一期提标、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完成18条黑臭水体整治,累计完成589个入河排污口整治、103个地块雨污分流,新建雨污管网246公里,2020年5个水质考核断面全部达标。投入8.2亿元全面开展北海仔河综合整治,2020年底北海仔河水质提前达到V类水标准。全面铺开东江北干流中堂段整治,已复绿或清空地块44宗,拆除建筑20栋,拆除面积约1.76万平方米,完成地块复绿约14.6万平方米。
空气质量达到近年最好水平。大力推进自备电厂“煤改气”工作,2021年热电联产项目一期已顺利投入运营,全镇累计淘汰改造燃生物质锅炉和燃煤锅炉53台,煤炭消费量比2016年减少约180万吨,降幅达42.37%。完成整治“散乱污”企业1935家、VOCs企业143家,推动82家企业落实“环保管家”项目建设,淘汰黄标车、老旧车一批,完成一批餐饮、干洗等重点行业专项问题整改。2021年1-8月,全镇空气优良率达93.41%,比2017年全年提高13.08%,臭氧、二氧化硫、PM2.5等重点指标值均大幅下降。
净土防御战取得积极进展。持续加强固废规范化管理,累计完成危废企业、一般工业固废企业申报登记464家、557家。持续开展工业固废综合整治、涉工业固废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专项整治等,严厉打击非法处置、堆放、倾倒固废等违法犯罪行为。完成15个重点行业企业地块现场采样和监测分析。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有效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
监管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组建27人的生态环境专管员队伍,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在线监控系统,推动全镇90家重点企业全部接入市在线监控平台,全面加强监管执法。2016年至今,共检查企业1.7万家次,行政处罚447宗,发出行政命令392条,立案调查环境违法行为1212宗,处罚金额4884万元;共受理环境信访案件2550件,100%办结。2019年全镇生态环境执法排名全市第一。
社会治理
综治连续获评全市优秀
五年来,中堂社会治理有力有序,治安基础日益稳固。
平安中堂建设不断深入。2019、2020连续两年综治考评进入全市优秀等级。2019年群众平安创建知晓率、社会治安安全感提升率均位列全市第1,扫黑除恶满意率100%;2020年政法工作满意度、扫黑除恶知晓率排名全市第2,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同时,全面完成民兵整组工作,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
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组建公安铁骑大队、特警机动队等专业化队伍,建设2091路一类高清视频和“慧眼2.0”小视频,推动人防、技防水平全面升级。顺利完成全镇辅警分流,促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发展,并组建4200多人的中堂义警,组编480支社区巡逻队,巡逻区域覆盖全镇20个村(社区)。
应急保障体系更加坚实。新建4个应急管理站和一支专职安全员队伍,高标准建成镇应急指挥中心,新增15台应急电动巡逻车,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累计排查安全隐患2683处并大力落实整治。新建蕉利、潢涌、槎滘等3个消防执勤分站,形成“一中心三分站”的消防站点布局;新增一批消防车和消防器材,另外新建1个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和20个消防宣传微体验点,提升消防执勤能力和宣传水平。组建专职消防队,并于2020年获评省执勤训练工作“先进政府(企事业)专职队”称号,为全市唯一一支获奖队伍,获评市“单打冠军”,消防队伍素质显著提升。
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新建一支304人的网格管理队伍,并构建“1个中心+3个片区调度站+20个村级工作站”的网格管理体系,高效推进19个部门共395个入格事项落实,在排查问题隐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健全群众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机制,首创东莞“特邀来莞乡贤调解室”和24小时家庭矛盾纠纷求助热线,成功调处纠纷案件2900多宗。强化群众权益保障,建立健全镇村两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累计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7200多人次。加强信访源头隐患排查,持续开展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共受理综治信访维稳案件810宗,办结率100%。
民生福祉
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五年来,中堂民生保障网织牢织密,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构建“镇、村、组”三级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体系,3天建成全市首个由板房搭建的规范化发热门诊并投入使用,全市首创以“福条”代替“封条”,有力有序推进重点人群和大规模人群疫苗接种工作,大力落实“反走私反偷渡”工作。2020年,在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全镇共11个战疫先进个人和集体受到表彰。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五年累计发放救助金约1.3亿元,2020年发放金额比2016年增加1352.43万元,增长率78.5%。近三年共投入约5100万元为全镇户籍人口购买重大疾病商业保险,合计减轻群众负担4500万元。投入4489万元实施居家养老、购买社工等服务,全市范围内率先全面铺开长者“大配餐”服务。建立村民车间2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5%以内。落实扶贫引导资金1200万元,扶持4个省定贫困村达到脱贫标准,帮助289户贫困户共1156人全部脱贫,助力鲁甸县、镇雄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教育品质明显增强。成立中共中堂镇教育系统委员会,完成公办、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全覆盖。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支出从2016年1.8亿元提高至2020年3.7亿元,增长105%。共新建、改扩建9所中小学和5所幼儿园,公办学位比2016年增加1400多个,增长15.8%。成立中堂中学集团、中心幼儿园集团等5个教育集团,培育中堂中学等3所学校成为市品牌学校。全市率先完成校园“三防建设”,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东莞市教育现代化先进镇”复评,获评“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等称号。
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完成中堂医院胸痛中心建设,中堂医院提升为广东省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一类实习医院。高水平启动中堂医院改扩建项目。完成鹤田、潢涌等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升级改造,推进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建设,实现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信息全程数字化管理。成功创建“广东省健康教育促进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镇”复审。
文体事业多点开花。投入3.1亿元实施文体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中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进一步擦亮龙舟、篮球、曲艺 “三张牌”,三年累计举办各类群众文体活动3150次,中堂龙舟俱乐部参加全国民族民间公开赛获双料冠军,中堂篮球队在市篮球联赛甲级组比赛中斩获季军,为近五年最好成绩。成立镇融媒体中心,出版《东莞日报·中堂》专刊,电视、纸媒、数字媒体全方位融合。高质量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首批省级试点建设工作,建成“1个文明实践中心+20个村级实践站+60个实践点”的文明实践网络体系,并开创文明实践活动“点单”模式,累计为群众“送活动”3080多场,服务群众65万多人次。2019年实现“市文明村”100%全覆盖,2020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文明镇”。
政务服务
全省数字乡村发展试点镇
五年来,中堂政务建设不断深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政务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20个村(社区)全面引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在镇村两级办事大厅和5个大型居住小区普及“莞家政务”自助终端,实现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无缝对接,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事项24小时自助“就近办”,并积极推进政务服务跨区域办理。拓展“一窗通办”和“一网通办”业务范围,深化“不见面审批”服务成效。2016年以来,镇村两级政务大厅累计为民办事约17万件,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数字政府”建设有效推进。深入落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一批数字系统,提升政府服务效率。重点完成“智网工程”“互联网+明厨亮灶”等工程建设,在潢涌、东泊、四乡等村(社区)为群众提供“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等服务,提高数字化民生服务效能。2020年被确定为广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试点镇,是全市两个试点之一。
工作作风得到改进。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力度,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100%。聚焦全镇重要决策、重点任务,针对群众反映、媒体报道的问题,完善响应和督办机制,推动群众身边事快速有效解决,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廉洁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廉洁建设成效得到加强。狠抓源头治理,严管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和公共资源,加强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