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力争五年内,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60家,培育出4家“百亿元产值”企业,建成4条“亿元村”……今年来,中国共产党大岭山镇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大岭山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相继召开,提出未来5年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部署。
大会坚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运用了100多个统计数据,并注重运用数字的对比变化来,说明大岭山镇“十三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
过去5年,大岭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成绩?在东莞即将迈上“双万”新起点之时,未来大岭山工作重点在哪里,又将从哪些维度来认识和推进这些重点工作?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前夕,东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大岭山镇委书记张拔海。

▲大岭山镇委书记张拔海
新答卷:
GDP突破300亿元大关
东莞日报:过去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东莞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大岭山取得丰硕成果,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请您用几个“关键词”或“数字”,盘点总结大岭山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亮点。
张拔海:过去五年,我们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攀升。主要体现在:
经济发展“稳”字为先,GDP连跨200、300亿元大关,GDP年均增长6.6%。综合实力在全国乡镇中排名从第49位提升至第38位。
党建工作“红”字当头,打造了大岭村红色美丽乡村试点、红色讲古台、“七个一”红色文艺创作等红色品牌。
城市建设“纲”字引领,“一心二轴三带四站五组团”空间格局初具雏形,大岭山大道等39条道路和30座公厕完成升级改造,建成了16个美丽幸福村居。
创新驱动“敢”为人先,R&D研发投入提升至2.89%,高企、规上工业企业分别增至210家和434家。城市治理以“人”为本,“1+N”大综管治理模式不断创新,“两抢”违法警情下降99%,6项创新经验被全市推广。
民生福祉“暖”字为要,五年累计发放各类补助6600多万元;新增公民办学校、幼儿园学位1.35万个;大岭山医院升级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文化润泽因“地”制宜,“一红二源三香”文化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完成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升级改造,成功举办了红色文化节、莞香文化节、云上荔枝文化节等活动,建成开放了体育公园、大岭山图书馆、工人文化宫、市民花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新目标:
加快打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现代化城镇
东莞日报:对标东莞打造高品质现代化都市、湾区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之都、民生幸福美好城市等目标,大岭山接下来有哪些发展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
张拔海:我镇将紧紧围绕“新理念、新动能、高颜值、高质量”工作目标,坚定“湾区制造业名镇、宜居魅力大岭山”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追求,坚定不移走稳、走好、走实“优城市、重创新、提产业、深改革、强基层、惠民生”六步棋,加快打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现代化城镇。我们将以“四个好”为抓手,推动大岭山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首先是规划好。坚持以“一心二轴三带四站五组团”空间格局为引领,聘请专业团队把脉大岭山城市发展规划,着力抓好国土空间、产业发展、一流电网、交通路网、生态空间等规划。
然后是建设好。深化品质交通、教育扩容提质两大千日攻坚,加快医疗、养老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推进“15分钟优质生活圈”等品质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工改工”,主动对接松山湖科学城资源外溢,打好先进制造“招、培、转”三张牌,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产业布局建设。
再者是治理好。全面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公共安全防线,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化“智慧大岭山”,加快大岭山镇城市运营中心建设,逐步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
最后是经营好。深化“一红二源三香”文化品牌打造,传承和弘扬好大岭山红色文化、莞香文化、荔香文化、书香文化、客家文化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和归属感,推动“我与大岭山共成长”的家园意识入心入脑。
新举措:
培育4家“百亿元产值”企业
东莞日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重镇”,“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一直是东莞的鲜明城市特色和重点发展方向。贵镇在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展现新作为方面,有哪些发力点、硬举措?
张拔海:我镇将牢牢把握“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南部九镇率先发展”等重大机遇,主动对接松山湖、深圳的科技、产业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将继续举全镇之力支持推进松山湖科学城规划建设,尽快制定土地收储方案,优化完善协调区配套功能。加强与松山湖对接合作,综合发挥松山湖科学城、材料实验室等重点平台,以及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校的创新“虹吸效应”,吸引更多的创新要素落户大岭山。进一步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以产业、政策、空间、服务为抓手,提升引才留才综合环境,不断优化完善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四大创新体系”。
先进制造方面。我们将更加主动承接深圳、松山湖产业外溢,精准招引一批战略性新型产业项目。力争五年内,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60家,培育出拓斯达、德普特、伟创力、大族4家“百亿元产值”企业,领丰、豪顺等多家“50亿元产值”企业,以及汇成、汇兴等不少于4家总部在大岭山的国内上市企业。深入实施“倍增计划”,帮助企业增资扩产,大力支持企业上市。加快推动传统家具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逐步实现家具产业链智能化、高端化、数字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