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7日下午,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五次会议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予王恩哥等17人“东莞市荣誉市民”称号的决定》,决定授予王恩哥、刘昊、任项生、朱荣远、刘述峰、朱殿安、陈和生、吴胜丰、李文斌、李国杰、连汉森、何镜堂、周群飞、中坪仁、朱李月华、蔡俊宏、谭锦球等17人“东莞市荣誉市民”称号(以姓氏笔画为序)。
荣誉市民提名对象范围逐年扩宽 六大类人士可推荐申报
2020年底起,东莞启动了《东莞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办法》修订以及第六批东莞市荣誉市民推荐提名有关工作。今年1月15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印发《东莞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办法》。2月18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第六批东莞市荣誉市民提名工作方案》,正式启动第六批东莞市荣誉市民推荐提名工作,明确荣誉市民提名对象推荐申报类型分为投资类、科技类、纳税类、金融类、捐赠类、特殊贡献类等六大类。经过在全市范围积极开展推荐提名,最终按照规定程序确定了17名荣誉市民,其中包括内地其他城市户籍人士7人,香港同胞7人,台湾同胞2人,外国友好人士1人。
据了解,为鼓励和表彰对东莞有突出贡献的外来人士,借鉴国内先进城市有关做法,东莞早在1996年9月就出台了《东莞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的办法》,开启首批东莞市荣誉市民的评选和表彰工作,最终98名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外国友好人士被授予“东莞市荣誉市民”称号。随后,在2001年、2008年、2011年和2015年,又分别有84人、49人、36人、46人获得此殊荣。
从历年情况来看,东莞市荣誉市民的提名条件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1996年的提名类别基本上只针对捐赠类和投资类人士;2001年增加了特殊贡献类;2008年又增加了纳税类,同时也把台湾同胞纳入了提名范围;2011年,在投资类中特别增加了高科技企业的提名条件;2015年,提名类别增设了科技类,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挥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优势,又把市外人士和内资企业纳入了提名范围,全力打造人才大市、科技强市、技能都市、爱才强市。
(记者 吴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