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沥这条村设置“区长” 高效处理村内事务

“这里的明渠对周边的环境影响大,不仅味道大、不美观,还导致车辆出行不便。”近日,横沥镇隔坑村巡查监督员在巡查时发现旧村的水渠影响周边村民生活,该村党委委员、红粉区区长吴柱新到现场了解情况后,通过讨论协商,决定在20天内将旧村的部分明渠改暗渠,让村民的居住更舒适、出行更便利。而这仅仅是隔坑村分区管理制度的一个缩影。

横沥镇隔坑村总面积1.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9万人,是一个人口结构复杂、旧村治理问题多、历史遗留问题多的典型农村。为了将这些问题、难题变为亮点、闪光点,隔坑村从结合本村实际,将整个村划分为十个区,实行分区管理制度,明确个人分工,灵活调配资源,提升服务村民的质量,全面推进辖区内社会综合管理的各项工作。

严格落实分区管理制度

今年11月,隔坑村成功创建“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村”,为了切实做好精细化管理工作,隔坑村组建了一支由联防队、执勤队、城管队、网格员、安全员组成的90人大巡查队伍,实行分区管理制度,利用网格化管理,把整个村分成红粉、荔园、宝新、金龙新村、西环路等十个片区,每个片区都配备一名由村“两委”干部或村长担任的“区长”,数名巡查监督员、网格员、安全员。

各片区成员各司其职,结合“路长、巷长”制度和“行走横沥”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巡查工作,对发现的环境卫生、安全、消防、环保、民生等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为了压实各片区各成员的管理责任,隔坑村每周都召开工作汇报例会,要求各片区对各自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报,通过落实分区管理制度,切实提升共治善治水平。

环境卫生不合格,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存在漏洞,存在乱搭乱建行为等,片区内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逃不过各成员的“法眼”。隔坑村巡查监督员吴继明说:“每个片区我们都落实到人、落实到位。在平时巡查过程中,一发现堆积物,我们就马上去处理。”如果是村民堆积的,吴继明他们还会协助运走清理,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毕竟村庄是大家的,仅仅依靠我们是不行的,必须靠大家一起维护。”吴继明说。

实行网格化管理后,每个片区都有一定数量的成员负责,片区内的城市管理工作更是细化到人。影响村容村貌的大件物有了“容身之处”、安全生产、消防问题被一一揪出、村民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生活环境、邻里相处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日渐增加,大家对村里实施网格化管理纷纷点赞。

对于分区管理制度带来的好处,村民吴沛洪深有体会。之前吴沛洪的出租屋内有租客遗留下的大件家具处理不了,反映给村委会后,“区长”立马带着成员帮忙运送到大件物集中收集点。

吴沛洪表示,自从开始了网格化管理,每天都有人巡查,每条巷道、每个角落都有人负责,有问题立马处理解决,自然居住环境变好了,村民相处更加和谐,大家也就积极配合工作,对集体的归属感也更强了。

村内事务高效处理

“环境卫生及‘六乱’情况监督、违法乱搭乱建、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环保监督、村民的其他矛盾纠纷……”隔坑村宝新区的区长吴国良对他负责的事情如数家珍,“凡是片区内的大大小小事务都是我们区长直接负责的,成员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就找“区长”,区长尽自己的职责去协商解决。”

农村事务繁多且琐碎,吴国良跟其他区长一样,凡事亲力亲为,群众可以直接对接到村干部,从对接到解决,一件事可以在十几天内解决甚至简单的事情一个小时就处理完毕。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切实做好分区管理制度,隔坑村采取制度上墙制。在各个片区设置公示牌,将片区分区图,“区长”以及各片区成员的联系方式、负责内容公示给村民,村民可以直接联系各片区负责人,确保村民的烦心事、问题都有人解决,切实提高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位于隔坑村的华慕公司周边环境整洁干净,企业内部消防设施、安全制度完善。员工蒋春云告诉记者,村委会派人定期巡查企业周边环境卫生、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等,发现问题直接与企业沟通,明确告诉企业怎么处理解决。对于企业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村委会还积极协商解决。在双方配合下,村委会与企业的联系日渐亲密,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企业越办越好。

分区管理制度让区长与片区成员直接对接村民,沟通交流更加便捷清楚,处理事情更加高效有力,着力加强了区长、片区成员以及村民的联动,“管教结合”,不断提高区长、片区成员的积极性,增强村民的参与性,形成各负其责、合力推进,密切配合、协调联合的传导,推动村内各个项目的有效落实。

如今,隔坑村环境日益优美,村民与村民、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都逐渐变好,家家户户门前整齐干净、平整的柏油路让村民出行更便利,看着村内越变越好,村民打从心眼里高兴,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共建共享和谐村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