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大幕即将拉开,东莞今年春运有哪些特点?

2022年春运即将开始,今年我市春运旅客发送量,预计为2413.6万人次,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的情况下,东莞今年春运有哪些特点?市交通部门有哪些安排?要出行的小伙伴赶紧看看吧!

昨天(1月9日)上午,我市召开2022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暨春运工作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上,市交通部门发布了今年我市春运形势研判和对我市春运工作的安排。

2022年春运将从1月17日开始,40天内我市旅客发送量预计为2413.6万人次,节前客流高峰将在1月22日出现。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旅客出行时间集中度有所上升、旅客出行方式结构持续改变等特点,我市将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客运服务能力、民众防护意识,全力完成“畅顺、平安、有序、温馨”的春运工作目标。

出行人流更集中 出行方式结构持续改变
2022年春节时间较早,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提前返乡,形成学生放假流、务工人员返乡流、探亲流等叠加的情况,出行人流较集中。预计节前客流高峰将集中出现在1月22日至23日;节后返岗流量高峰将出现在2月5日至2月8日。

今年春运40天内,全市旅客发送量预计为2413.6万人次,比2021年下降0.44%,并呈现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旅客出行时间集中度有所上升、旅客出行方式结构持续改变等特点。

“12.13”涉疫事件累计确诊本土病例26例,此次本土疫情给东莞市疫情防控工作敲响了警钟,也给东莞市春运工作带来较大压力。同时,国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国内疫情呈多点并发、持续蔓延态势,“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较大。

在旅客出行方式结构方面,小汽车出行比例升高,自驾车在旅客的中短途出行中备受青睐,网约出租车短途出行已成为群众一个较重要的出行方式。铁路出行仍然是公共交通出行最主要的方式,根据前期调查,2022年春运,铁路出行仍然是公共交通出行最主要的方式。受出行方式多样化发展冲击,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预计2022年春运期间公路跨省市旅客发送量将进一步萎缩。

“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的疫情防控能力、客运服务能力、民众防护意识等各方面均有提升。”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祁志强表示,虽然形势复杂,但交通部门有信心、有能力完成“畅顺、平安、有序、温馨”的春运工作目标。

落实四方面工作 保障健康畅通安全出行

我市交通部门将保持高度警醒,统筹做好2022年春运的疫情防控和运输组织工作。主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加强疫情防控,确保旅客健康出行。

一、严格压实各方责任。各部门、各镇街(园区)要高度重视春运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完善春运工作机制,统筹做好春运运输和疫情防控工作。

二、落实“三个错峰”。合理调整学校寒假放假、开学时间,尽可能错开春运时段。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合理安排错峰放假、调休,鼓励企业调整息工、开工时间,避开春运高峰期。鼓励周边游、近郊游,严格控制旅游团队规模。

三、做到“三个加强”。一方面,加强客运一线服务人员个人防护,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加快推进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推动具备条件的人员“应接尽接”。另一方面,加强“两站一港口一服务区”消毒、通风等频次,按规定控制交通工具载客率。同时,还要加强疫情应对,修改完善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开展实战演练。

四、加强疫情防控宣传。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卫生知识宣传,切实做好春运期间个人出行和安全防护的宣传提醒,提高广大旅客的卫生意识。

做好运输保障,优化春运服务供给。

为了优化春运服务供给,交通运输、铁路部门将进一步优化运力调配,科学安排班次,切实提高旅客集疏运能力。通过积极关爱帮扶老幼病残孕等重点群体,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码代办代查、人工售检票、咨询指引等服务,强化便民服务举措,让有关群体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强化保畅通工作,保障道路通行顺畅。

将充分发挥新技术作用,利用手机信令、高速公路ETC数据、道路流量监测等手段,分析研判车辆和人员流量、流向,及早预判可能出现的道路拥堵、旅客滞留等情况。通过多渠道发布路况信息,引导旅客科学制定出行路线。同时,将加强道路通行管理。相关部门要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共同加强重点路段的秩序管理,落实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置机制,及时清理事故现场,恢复道路交通。另外,将加强高速收费管理。高速公路收费站要开足收费车道,快速妥善处理站场突发事件,积极采取复式收费、流动收费、ETC手持机等多种方式,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强化安全管控,确保旅客平安出行。

通过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加强安全源头管理,全面准确排查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对非法营运、超限超载、不按批准站点停靠等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打击,同时严查、严处客运站周边治安违法行为和巡游出租车驾驶员拒载和强行拼客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