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 “双万”新起点 古镇再出发

2022年1月17日,石龙镇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项目签约及动工仪式在石龙镇西湖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举行,这是石龙新兴产业建设基地迈出的坚实一步,是石龙“用行动书写担当、用实干彰显作为”的具体实践,更是石龙致力打造新增长极的新答卷。

石龙镇委书记陈庆松表示,2021年是石龙镇建设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开局之年,石龙将产业基地作为打造发展新动能的头号工程,在土地整备、项目招商、基金组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全面掀起了产业基地建设的新高潮。

阔步新征程,石龙再出发。

新兴产业基地是石龙展现新面貌的一个典型代表,产业新发展、城市新面貌、文化新风采、民生好福利等无疑都是“精致石龙、魅力名镇”的具体体现,更是把精致理念推广到全镇建设各个领域,走有石龙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力争在开新局中取得实效,致力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提供基层样本。

新兴产业

积极打造新增长极

2022年1月17日上午,石龙镇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项目签约及动工仪式在石龙镇西湖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举行。

东莞市委副书记、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表示,东莞市在“双万”新起点上,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加快高质量发展。围绕这一目标,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市两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是实施产业立新柱的一号工程,通过完善“1+N”政策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不断推动东莞产业链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委、市政府已组建了产业投资基金,全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等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发展。石龙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项目的启动,是向社会各界表达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陈庆松表示,2021年是石龙镇建设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松山湖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石龙把产业基地作为打造发展新动能的头号工程,在土地整备、项目招商、基金组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

此次活动共签订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额约30亿元,战略合作项目7个、支持额度超80亿元。此外,联东集团、华大集团、迈康信、甘露海等项目也进行了集中动工,全面掀起产业基地建设的新高潮。

2021年5月,石龙镇以西湖信息产业园及其相邻片区连片地块纳入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联动拓展区,西湖片区正式纳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统筹。产业基地位于西湖信息产业园及其相邻片区连片地块,规划用地面积合计为1560亩。

产业基地建设是石龙镇在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发展先进制造业等,推动高质量发展、展现新作为的重要体现。

过去五年,东莞成为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人口超千万的城市,成功迈上“双万”新起点;未来,东莞将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5%。

当然,过去五年,石龙镇也交出了一份新答卷: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大关,达114.27亿元;每平方公里创造出8.3亿元的GDP、3.2亿元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和1.4亿元的税收,均居全市前列。

目前,石龙镇内有世界500强企业3家、有上市公司2家,医药、食品饮料制造业也是石龙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产业基地建设开启,有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持,石龙镇将致力打造新的增长极,未来可期。

城市新貌

更加美丽更加宜居

城市之美,既要有外在的颜值,又要有内在的气质,只有内外兼修才能真正彰显城市魅力。

石龙拥有十分宜居的城市环境,美丽的东江穿城而过,形成“一河三埠”美丽江景岸线。有依江而建的独特优势,石龙将以“水”为魂,打造精致精美的生态生活环境,让石龙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宜居。

过去五年,石龙镇投入5亿元新建污水管网130公里,连续8年在全市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中获评优秀;撬动“市镇村企”四级资金共38亿元,统筹开展109个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五年共实施城市更新15.5万平方米,盘活存量用地27万平方米,空间承载能力和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去年8月26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石龙镇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指出,石龙镇将利用好岸线、水系,高标准建设“一江三埠”碧道景观带,积极融入全市“万里碧道”和“三江六岸”生态体系,构建“树绿、水清、花红”的城市景观。

陈庆松表示,按照精致石龙的目标,像打造“景区”一样建设、管理城市,全面加快石龙镇城市综合环境的优化提升,努力打造有特色、有活力、有魅力的高端品质之城。其中,将着力加强西湖片区的高水平规划建设,全力打造成为松山湖片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枢纽新客厅等。

实施综合环境升级提质工程,推动城市管理高品质,也是石龙镇打造“当代之城”的举措之一。自2019年起,石龙持续开展“行走石龙”专项行动,通过镇领导带头行走,发挥“头雁效应”,有效提升辖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文体蓬勃

助力品质文化之都建设

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东莞将大力推动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深入推进品质文化之都建设,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争创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当时,石龙镇人大代表团联名提出了《关于支持莞城、石龙旧城活化提质发展的建议》《关于高水平推进中国举重博物馆筹建和开馆运营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文化地标的建议》,引起了关注。

石龙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其中极具岭南特色的古老骑楼街中山路见证着古镇的发展。现在,行走在石龙中山路一带,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浸润百年的生活气息。

石龙拥有和保存了明清以来中国历史社会变迁的重要载体,完整地展现了东莞的历史文化脉络,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地处东江中下游的咽喉之地,成为东江运输的交通枢纽,商贸繁荣,与广州、佛山、顺德陈村并称“广东四大名镇”。

石龙还有全省唯一的镇级国家三级的石龙博物馆,有讲述近现代革命史的东征博物馆,有正在筹建的中国举重博物馆,以及拟筹建的大湾区广九铁路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涵盖了革命史、体育史、经贸发展史、人文社会生活的变迁史,是一部东莞近现代城市发展的浓缩史。

近年来,石龙镇积极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推动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接下来,石龙将通过在挖掘中传承、在传承中活化、在活化中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化、文化现代化,努力打造更具特色魅力的文化名镇。目前,石龙镇正在加快中国举重博物馆筹建工作,确保2022年建成开馆,并大力推进“博物馆小镇”建设,向全国、向世界展现东莞、展现石龙的历史辉煌和时代气象。

民生改善推动市民生活水平提高

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东莞立场鲜明:强化宗旨意识,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过去五年,石龙镇民生支出总额达37.99亿元,是“十二五”的2倍,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达77.6%。同时,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共新增床位800张;推进教育事业扩容提质,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000多个。

2021年1月,石龙镇技能培训楼项目(爱联学校)动工,这是石龙重点民生工程。8月4日,东莞市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项目——石龙三中教学楼建设项目(聚龙楼)动工,这是东莞首宗以大型实物形式捐建的项目。两个项目建成后,将可增加1700个学位。

去年,石龙明确提出了“精致石龙、魅力名镇”的发展新定位,重点打造好“三城”(历史之城、当代之城、未来之城)建设。教育扩容提质是石龙打造“当代之城”的具体举措之一。

为了实施民生事业升级提质工程,推动市民生活水平提高,石龙镇将推动教育扩容提质再上新台阶,持续保持石龙教育的影响力,敢于向全省全国看齐,打造一批在全市全省全国叫得响的教育品牌。同时,石龙还积极推动健康石龙建设再上新台阶,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巩固医疗重镇、健康强镇的优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了推动公共服务品质再上新台阶,石龙将把公共服务作为民生幸福的基石,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石龙的发展更有“温度”,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同时,坚持办好民生实事、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

石龙镇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每年解决一批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镇人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