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今年40多岁,家住万江,已经便血两三个月,以为是痔疮,一直没有重视。前几天症状有所加重,才来到万江医院外科门诊就医,外科医生初步给王女士做了一个肛检,发现除了有痔疮之外还摸到了一个肿块样的赘生物,建议她做一个肠镜进一步检查。

万江医院胃肠镜中心主任黄礼云接到了这个病人后马上安排肠镜检查,检查开始,镜子进肛门约3厘米的位置见一约3×3cm的溃疡型肿物向肠腔凸起,凭经验判断,这个凸起物来者不善,就是像一个恶性肿瘤(直肠癌),而且已经达到中晚期。
为了确诊,黄礼云主任立即为王女士取了三块活组织送病理科检查。
1月14日,病理结果出来,印证了黄礼云的判断:镜下所见腺体筛状排列,细胞重度异型增生,小区可疑浸润生长。会诊意见为: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
也就是说,王女士得了中晚期直肠癌。更不好的消息是肿瘤距离肛门仅3厘米,保肛可能比较困难,王女士可能要面临失去肛门的结果。目前,王女士正在进行后续治疗。
黄礼云为王女士惋惜的同时,也深感直肠癌的狡猾,因为有的患者和王女士一样,同时有痔疮和大肠肿瘤,普通人难以分辨便血到底是大肠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还是痔疮引起的。
所以黄主任建议,凡是有便血症状的,要首选做肠镜检查,先排除大肠器质性病变,再考虑痔疮,这样可以将危险降到最低。
延伸阅读:
大肠癌容易误认为是痔疮
大肠癌是什么引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
大肠癌是发生在结、直肠上的常见恶性肿瘤,大肠癌在我国是第二大癌症,仅次于肺癌,和饮食、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日常生活中,高纤维低脂低蛋白饮食,少吃煎炸,坚持运动,少抽或不抽烟,可以有效降低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大肠癌早期可以不出现明显症状,也可能有一些症状,如果发现大便性状改变,出现便血、黏液便等,或者有腹泻、便秘等排便习惯的改变,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痔疮和大肠癌都会有便血症状,有的患者会错误地判断便血是痔疮且拖延就医,错过最佳治疗的时间。
筛查方面,建议35岁以上健康人群每5-10年做一次肠镜。需要高度重视的是,大肠癌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亲属有大肠癌史、进展性腺瘤、腺瘤性息肉综合征、致病突变携带者、Lynch综合征携带致病突变者,肠镜检查应增加频率至3-5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