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摩根士丹利“携子分家”,缺失投行牌照的华鑫证券,积极申请展业。刚刚,证监会发布反馈意见,文字虽短,却让行家浮想联翩。

监管反馈“言简意赅”
就在今天(2021年1月21日),证监会下发《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申请保荐业务资格事项反馈意见》,对这家以金融科技见长的券商,提出了短短两行反馈意见。

一眼看过去,行家的直觉是,“颇有内涵”。
“经查询,你公司拟分管保荐业务的副总经理于2020年被证监局采取公开谴责的行政监管措施,涉及事项为作为某证券公司高管未能勤勉尽责。”
为此,证监会要求华鑫证券就分管保荐业务的副总经理的胜任能力进行审慎评估论证,限期30个工作日,逐项落实并提供书面回复和电子文档。如果不能按期完成,还需要提交延期回复的申请。
出于好奇,行家想知道,华鑫证券这位拟分管保荐业务的副总经理,可能是谁?
现任高管仅有一位“新人”
说来也巧,行家因手滑,偶然打开了证监会官网列示的券商信息。因而顺手点开了华鑫证券的页面,其中赫然出现了高管名单。

对比行家熟悉的证券业协会信息,仅有排位顺序的差异,高管名单并无区别。

从任职日期来看,华鑫证券在2020年以后仅有一位高管履新。而且这个名字,行家还颇为熟悉。
2015年12月,深圳证监局批准了胡映璐担任中山证券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

2020年8月13日,深圳证监局颇为严厉的语气,直指中山证券在高管履职、印章管理、合规流程等公司治理与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对董事长兼管委会主任林炳城、总裁胡映璐、合规总监袁玲采取限制高管权利的措施。

同日,胡映璐作为中山证券总裁以及时任分管投行业务的高管,因未能勤勉尽责,深圳证监局通过官方网站对其予以公开谴责。

证券业协会显示,这位曾经的券商总裁,名下现有一条诚信信息,应与此有关。
在此之前的2020年7月,中山证券母公司锦龙股份已经提请中山证券召开临时股东会,对林炳城、胡映璐、孙学斌、黄元华四人免职,并补选董事候选人。
当时行家没有想到,时隔一年半,居然又看到了这个名字,大有“他乡遇故知”之感。
前期准备尚需临门一脚
据华鑫证券官网显示,其投资银行业务仅包括债券融资和新三板两项。而胡映璐正是投行出身,此前也分管投行业务,或许这是他加盟华鑫证券的原因。
但行家咂摸着,监管应该不会“无的放矢”,是否会因为“过往履历”,而“一票否决”?如果拟任分管高管成为过审的阻碍,华鑫证券是否会“临门换将”,目前尚没有公开信息。
另一方面,华鑫证券是否做好了开展保荐业务的准备呢?
证券业协会从业人员数据显示,华鑫证券目前的保荐代表人数量为0。而此前“分家”并更名的摩根士丹利证券,现有12名保代人员,占比接近8%。
本来行家觉得,既然申请新增保荐业务,华鑫证券可能会提前储备人才,并曾将这一消息分享给有意寻求职业机会的朋友。
遗憾的是,华鑫证券官网的公开招聘栏最后更新于2021年3月,并且没有相关职位信息。
最新财报颇为醒目
回想2021年底以来,华鑫证券及其母公司华鑫股份,也经历了一系列事件。
先是“老八股”飞乐音响清仓华鑫股份,上海国盛集团资产有限公司(简称:国盛资产)斥资10.39亿元,成为华鑫股份主要股东。
再是“大摩”拟对摩根士丹利证券增资,而主动放弃增资的华鑫证券,其所持股份将进一步稀释。
就在本周,华鑫股份公布了华鑫证券2021年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母公司口径),业绩增幅接近三成。
数据显示,华鑫证券2021年度营业收入为20.35亿元,同比增长28.94%;净利润为7.21亿元,同比增幅为27.99%。与前三季度全行业数据相比,华鑫证券的增速明显“跑赢行业”。
另据证券业协会2021年上半年券商排名,华鑫证券的经纪业务和资管业务表现最好,排名明显高于其营收和净利润水平。
那么,这家券商的年报,是否会透露业绩增长的原因。后续又将如何回应监管的问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