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又来看望我”“谢谢党组织的关心”“感谢大家的新春祝福,日子会越来越好”……连日来,东莞市、镇街(园区)、村(社区)三级领导走进老党员、困难党员、低保户、异地务工人员家庭,送上党委政府的关怀与新春祝福。东莞通过构建“日常保障+节日慰问”长效机制关爱困难群体,其中符合条件的老党员、困难党员享受常规保障及节日慰问,每人每月补助800元至1200元,从制度上保障困难群众日常生活。

老党员每月发补贴
关爱关心党员,传递组织温暖。东莞建档造册,底数清、情况明。
目前,全市有18.9万名党员,建国前入党的党员52名,其中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农村老党员10名,有农村低保户党员53名,2021年摸排未达到低保标准但生活困难党员719名,全市年满50年党龄的老党员8144名。
近年来,东莞认真落实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的要求,切实做好老党员、困难党员和因公殉职基层干部家属的保障和关心关爱工作。
其中,符合条件的老党员、困难党员享受常规保障及节日慰问,最高生活补贴每人每月达1200元。2021年全市符合条件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共8144名,其中2021年新增人数为1596人。当年新增的满50年党龄的老党员,除了颁发纪念章外,由各镇街、各工委统筹发放一次性慰问金2000元/人。
在东莞,建国前入党、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农村老党员有10人。其中,抗日时期1名、解放战争时期9名。从2017年开始,东莞就建立保障机制,由市管党费拨付,给予生活补贴每人每月1200元。同时,每年七一、春节期间组织慰问,标准为3000元/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决定对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每人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5000元。其中,中管党费补助2000元,中央财政补助3000元,该补贴已于2021年“七一”前夕全部发放到位。

关心帮扶困难党员
党组织的关心和帮扶,困难党员们也坚定了信心。
周根培是1959年2月入党的老党员,今年83岁。他从退休后,与妻子袁映欢共住在常平镇塘角村管理区一栋两层的自建房。目前,周根培家庭月收入不足2000元,但他患有小肠气及痛风,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生活较为困难。在此次春节慰问期间,周根培就收到慰问金和年货礼品。大家对他嘘寒问暖,他都笑着回应:“感谢大家的关心,日子会越来越好。”
张二娣住在樟木头官仓社区,今年86岁,她在1975年8月入党(党龄46年),儿子和儿媳已退休无工作收入,两个孙子各自成家。如今,一家九口人,只有两个孙子有劳动能力,日常靠两个孩子工资收入和集体福利维持全家人生活。而张二娣患有高血压、痛风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生活比较拮据。但她比较乐观,收到新春慰问金和礼包时,不停地祝福大家“身体健康,日子红火。”
目前,由各镇街(园区)、各系统党(工)委对下属党组织的党员进行深入排查,对生活困难、鳏寡孤独、老弱病残或患有重大疾病以及其他困难的党员,在七一、春节期间组织慰问。其中,2021年排查纳入的人数719名,慰问标准为2000元/人,慰问金从市管党费中下拨。各镇街、各系统可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结合实际适当扩大慰问范围对象,慰问金从各镇街、各系统本级管理党费中统筹安排。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有62名基层干部因公殉职,涌现黎伟标等一批先进模范典型,他们为东莞的改革发展和安全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除了切实抓好有关优抚政策落实之外,为传达党的关怀和温暖,每年七一、春节期间都组织慰问因公殉职党员干部的家属,标准为2500元/人,由市管党费拨付。

长效帮扶困难群众
困难群众,一个也不能少。
蔡来安住在樟木头,今年87岁,儿子蔡飞文是聋哑残疾人。目前,父子两人一直居住官仓社区自家祖屋,仅靠救助金及退休金维持生活,经济比较拮据。
今年新春慰问中,市镇村三级领导对蔡来安嘘寒问暖,并送上慰问金和年华礼包,让他父子心里特别温暖。
东莞为困难群众建立长效帮扶机制。2021年1月,东莞就为困难群众9579人(其中低保对象7986人、特困供养对象728人、已治愈麻风病人、社会散居及集中孤儿等865人),按照每人1060元的标准一次性发放元旦春节价格补贴共1010.634万元。
其中,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1100元。截至2021年12月,东莞在册低保对象有3840户、7671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9076.87万元。同时,东莞按照每人每月80元的标准,向低保对象发放食品燃气水电补助共747.03万元;为低保对象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给予全额补助共1503.48万元,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日常生活。
2021年,东莞还出台临时救助办法,将临时救助范围从目前的本市户籍居民逐步拓宽至本市常住人口,进一步扩大临时救助覆盖面,积极构建“急难型”救助和“支出型”救助相结合的临时救助制度,及时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共对困难群众76人(次)进行临时救助,共支出救助金33.55万元;市慈善会积极开展“海豚计划”脑瘫儿童康复救助专项基金项目、东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参战退役人员临时救助项目、“东莞慈善•玉兰关爱”女性健康项目等慈善项目救助219人(次)。
此外,东莞实施的“民生大莞家”项目,切实解决了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众身边的“小急难”,做到第一时间摸底调研,第一时间拿出解决措施,第一时间反馈处理结果。
“民生大莞家”启动以来,累计收集办理“民生微实”1700余宗,内容涵盖村级环境美化、服务设施修缮、道路硬底化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等涉及群体利益的便民工程项目和公益服务项目;圆满解决了“民生微心愿”4.2万余宗,其中临时生活救助占比约96%,所帮扶对象中,非户籍人口占比约7.6%。如今,1300多家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热心市民加入市、镇两级“民生大莞家”爱心资源库,2000余宗“民生微心愿”通过社会力量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