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一头雄狮!”
这句燃爆的台词
就来自前不久刷屏各大媒体的国产动画电影
《雄狮少年》

在退役狮王咸鱼强的培训下参加舞狮比赛
经过重重磨砺,从“病猫”变成雄狮的成长故事


学校都已经放寒假了,但从中坑村门楼往里走,干净整洁的马路两旁,没有看到嬉笑打闹的孩子们,而在王氏大宗祠里则由远及近传来节奏清晰的锣鼓声。

△醒狮少年们正在祠堂里练习醒狮乐器敲击。康仔(中间)正在熟练打着鼓
在王氏大宗祠明德堂里,10多个小朋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乐器敲击、踩高桩的训练。在正中间动作娴熟地敲着醒狮鼓的,就是我们这次给大家介绍的石排醒狮少年之一——康仔。

康仔,全名王锐康,今年12岁,是中坑明德醒狮团团长王荏滔的儿子,正读小学六年级。别看他小小的个子,来头可不小。
△王荏滔用醒狮的动作将获奖的康仔高高举起
就在刚过去不久的2021年广东省龙狮锦标赛上,石岗小学醒狮队获得传统南狮(青少年组)一等奖,而担任狮头的正是康仔,他也是所有参赛队伍里面,年龄最小的狮头。△(左)康仔6岁时站在小胶凳上玩狮头;(右)在学校醒狮队训练课上两父子合影“狮头都玩烂几个了。”王荏滔说,家里有一整套的醒狮装备,康仔从6岁开始就接触醒狮,每个部分都有接触,而正式参加训练是从2018年明德醒狮暑期公益培训班开始。

△王荏滔在教康仔敲击技巧,康仔一脸认真,有模有样地在旁边跟着模仿
王荏滔与康仔既是父子,又是师徒,从一开始在家里、在村里的耳濡目染,到后来王荏滔受聘为石岗小学第二课堂醒狮教学的教练,作为石岗小学醒狮队的队员,康仔学习醒狮技巧越来越系统化、专业化。

△康仔在王荏滔的指导下敲击醒狮鼓
在参加2021年广东省龙狮锦标赛前一个月,王荏滔加强了对康仔及石岗小学醒狮队的训练,一直到了参赛地酒店房间都还在讲授一些技巧要领。“还算标青(粤语:出众),刚开始比赛的时候我在一旁都很紧张,最后能拿到这样的成绩很欣慰、很满足。”


△比赛前,两父子在酒店依然密锣紧鼓地训练
从王荏滔爷辈算起,康仔已经是第四代“玩”醒狮的了。“只要他不学坏就行。”王荏滔认为,学习醒狮能让人更加生性(粤语:懂事、听话),希望康仔在醒狮团既能学好技能,又能培养好性格,将醒狮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康仔与爸爸王荏滔
在一群醒狮少年中,留着寸头,戴着黑框眼镜,脸部有点微胖的吴家聪特别引人注意,在小伙伴们的“怂恿”下,他正在跟自己爸爸吴蓬焕相互顶着肚子,比比谁的肚腩更大。

吴蓬焕是清远人,2000年到佛山进修学习醒狮,接触醒狮已经20余年。在一次交流比赛时,中坑醒狮团相中了他的梅花桩技巧,2003年便聘请他加入醒狮队,代表明德醒狮出征过大大小小的比赛并或者不少奖项。

△吴蓬焕帮儿子家聪系好腰带
“我很想他学,但他好像兴趣不大,都是我抓他来学的。”吴蓬焕笑着说,家聪今年11岁,2017年开始接触醒狮,“听到说很多朋友们都在祠堂练习,他才肯下来一起玩。”

△家聪在爸爸的指导下训练梅花桩
在爸爸眼里,家聪不太主动积极练习。在训练现场,家聪一会在旁边看其他小伙伴练习,小手指偶尔会跟着节奏敲动,一会跟停下来的小伙伴整理其他狮头。当爸爸过来教他踩梅花桩等其他技巧时,他一副专注的样子像个小大人一样,重复一个个动作,默念一遍遍要领。

△站在梅花桩上,吴蓬焕在后面小心翼翼地扶着家聪训练
“我可能教不了他,现在样样都半桶水,还是要等其他师傅来教吧。”吴蓬焕笑着说,家聪比较“硬颈”(粤语,叛逆),只能顺其自然,也不能强硬要求太多,但还是希望自己孩子能在醒狮传承上有所造诣。


△训练完之后,家聪手脚麻利地帮忙把狮头装进袋子,背着狮头跑向储物间

△家聪与爸爸吴蓬焕
关于传承
在石排,还有很多跟康仔、家聪一样的醒狮少年。“以前我们有限定只教本村人学习醒狮,现在只要有兴趣的,不管镇内的镇外的都可以来学。”据明德醒狮团副团长王伟文介绍,从2018年开始,醒狮团开展暑期公益培训班,累计培养了近300名中小学生。“希望通过公益培训,能让更多接触醒狮,让传统文化更好得到传承。”

是一个值得各级深刻思考的问题
当看到这群醒狮少年在训练时
那种欢声笑语
那种眼神笃定
那种动作娴熟
顿觉得可能所有的一切
会来得顺其自然
优秀的文化会继续更加发光发热